时间: 2025-04-24 22:23: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22:23:13
“有识之士”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具有知识和见识的人。基本含义是指那些在某个领域或多个领域内具有深厚知识、独到见解和明智判断力的人。
在文学作品中,“有识之士”常用来形容那些智慧超群、见解独到的人物,如《红楼梦》中的贾宝玉、《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等。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用来称赞某人的见识或知识水平。在专业领域,如科学、教育、政治等,这个词用来指代那些在该领域内具有权威性和影响力的人。
同义词:智者、学者、专家、权威、贤人 反义词:无知者、愚人、门外汉、庸人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强调的侧重点不同,如“智者”强调智慧,“学者”强调学术研究,“专家”强调专业技能,“权威”强调影响力和认可度,“贤人”强调道德和智慧的结合。
“有识之士”这个词汇源于古代汉语,其中“有识”指的是具有知识和见识,“之士”指的是人。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含义基本保持不变,但在使用上更加广泛和灵活。
在**传统文化中,“有识之士”常被视为社会的精英和领导者,他们的见解和决策对社会有重要影响。在现代社会,这个词也常用来指代那些在各自领域内具有影响力和领导力的人。
“有识之士”这个词给人以正面、尊敬的情感反应。它让人联想到智慧、知识和权威,激发人们对知识和智慧的追求。
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我曾有幸与几位有识之士合作,他们的见解和经验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帮助我在专业领域内不断成长和进步。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夜深人静时,有识之士独坐窗前,星辰为伴,思绪如潮。”
视觉上,“有识之士”可能让人联想到一位智者在书房中沉思的画面,书架上摆满了书籍,灯光柔和。听觉上,可能是一段深沉的古典音乐,如巴赫的《G弦上的咏叹调》。
在英语中,“有识之士”可以对应为“sage”或“wise person”,这些词汇在西方文化中也代表着智慧和知识。
“有识之士”这个词汇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它不仅是一个词汇,更是一种对知识和智慧的尊重和追求。通过学和使用这个词汇,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知识和智慧的价值,并在我的表达中更加注重深度和见解。
~皆谓陛下厌闻人言,意轻边事,其兆见于此矣。
1. 【有】
2.
【识】
旗帜 同: 帜
【引证】
《汉书·王莽传下》-京师闻青徐贼众数十万人,讫无文号旌旗表识,咸怪异之。
古代钟鼎上凸出的文字。
【引证】
《岭外代答》-广西土中铜鼓…周围款识,其圆纹为古钱,其方文如织簟。
3.
【之】
(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之,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 、 《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如语焉而未之然。
4.
【士】
(会意。从一,从十。善于做事情,从一开始,到十结束。本义:古代男子的美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士,事也。 、 《白虎通·爵》-通古今,辩然不,谓之士。 、 《汉书·食货志》-学以居位曰士。 、 《后汉书·仲长统传》-以才智用者谓之士。 、 《周书》-太子晋,胄成人,能治上官,谓之士。 、 《书·牧誓》-是以为大夫卿士。 、 《礼记·曲礼》-列国之大夫,入天子之国,曰某士。 、 《马伶传》-其士女之问桃叶渡游雨花台者,趾相错也。 、 唐·韩愈《原毁》-尝试语于众曰:“某良士,某良士。”其应者必其人之与也。
【组词】
士子、 士夫、 勇士;壮士;士三日不见,当刮目相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