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4:21: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4:21:59
有触即发 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一旦接触到某个触发点,就会立即发生某种情况或反应。基本含义是指某种状态或情况非常紧张或敏感,只要有一点点的刺激或触动,就会立刻引发反应或**。
在不同的语境中,“有触即发”可以用来形容各种紧张或敏感的情况:
“有触即发”这个词汇源自汉语,其结构和意义在古代文献中已有体现,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使用频率和语境有所变化,逐渐成为描述紧张状态的常用词汇。
在文化中,“有触即发”常用来形容政治或军事上的紧张局势,反映了人对和平与稳定的重视。
这个词汇给人带来紧张和不安的情感反应,联想到了战争、冲突和不可预测的危险。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用这个词汇来形容一次紧张的会议,当时的情况确实非常敏感,任何小的失误都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夜幕下,城市的灯火如同有触即发的火花,静静等待着黎明的到来。”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紧张局势的画面,如两军对峙的场景;听觉上,可以联想到紧张的背景音乐,如战争电影中的配乐。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on the brink of eruption”或“teetering on the edge”,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传达的紧张和敏感的情感是相似的。
“有触即发”这个词汇在描述紧张和敏感状态时非常有用,它不仅丰富了语言表达,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复杂的社会和人际关系。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词汇可以增强我们的沟通能力和表达的准确性。
言是伤春,意是忆别,此恨有触即发,全不注在澹翁也。
讵合肥欲施其一网打尽之计,是以~,为徐树铮之故,为安福部之故。
1. 【有】
2.
【触】
(形声。从角,蜀声。本义:以角撞物)。
用角抵人或物。
【引证】
《说文》-触,牴也。 、 《新序杂事》-兽穷则触。 、 《左传》-触槐而死。 、 《易·大壮》-羝羊触藩。
【组词】
触藩、 触藩羝羊
3.
【即】
(会意。甲骨文作坐人形(后讹为卩)面对食器(皀)会意。本义:走近去吃东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即,就食也。 、 《仪礼·公食礼》-席末取粮即稻。 、 《易·鼎》。高亨注:“《说文》:‘即,就食也。’此用其本义。”-鼎有实,我仇有疾,不我能即。
4.
【发】
崩坏;停止。 同: 废
【引证】
《老子》-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发。 、 《晏子春秋》-君夜发不可以朝。 、
【组词】
发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