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20:57: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20:57:52
词汇“[有要于时]”在中文中并不常见,它似乎是一个由四个汉字组成的短语,但没有一个明确的、广泛认可的定义。因此,我将尝试从最契合的角度进行分析。
由于“[有要于时]”不是一个标准的成语或常用词汇,我们可以尝试从字面上理解它:
综合来看,“有要于时”可能意味着在某个特定的时间点或时期内具有重要性或必要性。
由于该词汇不常见,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可能非常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它可能被用来强调某个时刻的重要性或关键性。在口语中,人们可能不会使用这个词汇,因为它不够通俗易懂。
由于该词汇不常见,以下是一些假设性的例句:
由于“[有要于时]”不是一个标准的成语或常用词汇,它的词源和演变可能不明确。它可能是由现代人创造的一个表达,用以强调时间的重要性。
在**文化中,时间观念非常重要,强调“时机”和“适时”的概念。因此,“有要于时”可能与这种文化背景相契合,强调在正确的时间做出正确的决策。
这个词汇可能给人一种紧迫感和重要性的感觉,让人联想到需要在特定时刻做出关键决策的情景。
由于该词汇不常见,个人应用可能有限。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可能更倾向于使用更常见的表达,如“适时”或“关键时刻”。
在诗歌或故事中,可以将“有要于时”用作强调某个时刻重要性的表达:
由于该词汇强调时间的重要性,可以联想到钟表的滴答声或日晷的影子,这些都是与时间相关的视觉和听觉元素。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类似的表达可以通过其他词汇组合来实现,如英语中的“critical moment”或“timely”。
“有要于时”是一个强调时间重要性的表达,尽管它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和使用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精确地表达思想和情感。然而,由于其不常见,实际应用可能有限。
凡先王之法有要于时也。
1. 【有】
2.
【要】
要点,纲要。
【引证】
《韩非子》-事在四方,要在中央。 、 《商君书》-故其治国也,察要而已矣。
【组词】
纪要、 扼要、 要谛、 要窍、 要归、 要本、 要端、 要令、 要义、 要机
计数的簿书。
【引证】
《周礼》。郑玄注:“要者,簿书也。考,谓考较其功。”-大役与虑,事属其植。受其要,以待考而赏诛。
【组词】
要会
3.
【于】
(象形。甲骨文字形,表示气出受阻而仍越过。本义:超过)。
往;去。
【引证】
《诗·周南·桃夭》。毛传:“于,往也。”-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 《书·大诰》-予惟以尔庶邦于伐殷,逋播臣。
4.
【时】
(形声。从日,寺声。从“日”与时间有关。本义:季度;季节)。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时,四时也。 、 《释名》-四时,四方各一时,时,期也。 、 《左传·桓公六年》。注:“春夏秋也。”-谓其三时不害。 、 《孟子·篇叙》。注:“谓时曰支干五行相孤虚之属也。”-三时者,成岁之要时。又,天时不如地利。 、 《孟子·梁惠王上》-斧斤以时入山林。 、 《左传·闵公二年》-时事之征也。 、 《管子·山权数》-时者,所以记岁也。 、 《淮南子·天文》-四时者,天之吏也。 、 《尔雅·释天》。注:“道光照也。”-四时和谓之宝烛。 、 《书·尧典》。马注:“羲和四子掌四时。”-敬授人时。 、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 《左传·桓公六年》-谓其三时(指春夏秋)不害,而民和年丰也。
【组词】
时气、 时若、 时食、 时耕、 时夏、 时暑、 时景、 时禽、 时享、 时序、 时祀、 时田、 时令病、 时衣、 时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