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20:26: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20:26:07
涸泽而渔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排干湖泽的水去捕鱼。这个成语用来比喻只图眼前利益,不作长远打算,采取极端手段获取短期利益,最终导致资源枯竭,无法持续发展。
涸泽而渔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左传·僖公二十三年》中,原文是“涸泽而渔,焚林而猎”,用来形容古代君主的暴政。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逐渐扩展,用来泛指各种短视和不可持续的行为。
在**传统文化中,涸泽而渔被视为一种不道德的行为,因为它违背了“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即人与自然应该和谐共处。在现代社会,这个成语常被用来强调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涸泽而渔这个成语给人以警示和反思的情感反应,它提醒人们不要为了眼前的利益而牺牲长远的福祉。在思考和表达中,这个成语常常引发对可持续性和责任感的联想。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些企业为了追求短期利润而过度开发资源的情况,这让我深刻理解了涸泽而渔的危害。通过讨论和倡导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我希望能影响更多人关注这一问题。
在诗歌中,涸泽而渔可以被用来象征短视和贪婪:
涸泽而渔,鱼儿何处藏? 焚林而猎,鸟儿何处翔? 短视之人,福祉何处寻? 长远之思,方能共繁荣。
想象一幅画面:一个干涸的湖床上,渔夫空手而归,周围是枯萎的植被和死寂的生态。这样的画面让人感受到涸泽而渔的悲剧性后果。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有“killing the goose that lays the golden eggs”,用来比喻为了短期利益而破坏长期资源的行为。
涸泽而渔这个成语深刻地揭示了短视行为的危害,提醒我们在追求发展的同时,必须考虑可持续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有助于培养我们的长远视野和责任感。
是由~,焚林而狩。
1.
【涸】
(形声。从水,固声。本义:失去水而干枯)。
同本义。
【引证】
《尔雅·释诂》-涸,竭也。 、 《礼记·月令》-仲秋之月…水始涸。 、 《吕氏春秋·慎大》。注:“涸,枯也。”-商涸旱。 、 陆机《文赋》-兀若枯木,豁若涸流。
【组词】
涸辙、 涸泽、 涸流、 涸溜
2.
【泽】
(形声。从水。睪(yì)声。本义::光泽,润泽)。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泽,光润也。 、 《礼记·曲礼》-共饭不泽手。 、 《礼记·少仪》-泽剑首。 、 《考工记·慌氏》-实诸泽器。 、 《荀子·礼论》-顺非而泽。 、 《离骚》-芳与泽其杂糅兮。 、 《素问·经络论》-热多则淖泽。 、 《素问·玉机真藏论》-色沃不泽。 、 宋·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色泽莹润。 、 宋·沈括《梦溪笔谈》-根色鲜泽。 、 王安石《太古》-仁义不足泽其性,礼乐不足锢其情。
【组词】
泽雨、 泽器、 色泽
3.
【而】
才能。
【引证】
《墨子·尚同下》-然计天下之所以治者,何也?唯而以尚同一义为政故也。 、 《管子·枢言》。微而,犹无能。而、能古字通用-戒之戒之,微而异之。 、 《管子·小匡》-小白承天子之命而毋下拜。 、 《商君书·慎法》-不待我而有成事者也。
4.
【渔】
(会意。从水,从鱼。小篆从二鱼。本义:捕鱼)。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渔,捕鱼也。 、 《礼记·月令》-命渔师伐蛟,命渔师始渔。 、 《诗·鲡传》-獭祭鱼然后渔。 、 《淮南子·说林》-渔者走渊。 、 《汉书·王莽传》-以渔采为业。 、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组词】
渔樵、 渔采、 渔事、 渔弋、 渔泽、 渔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