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4:44: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4:44:32
“涸泽之蛇”这个词汇源自**古代的寓言故事,字面意思是指在干涸的池塘中的蛇。基本含义是指处于困境或不利环境中的生物,尤其是指那些原本强大或有权势的生物因环境变化而陷入困境。
在文学作品中,“涸泽之蛇”常用来比喻那些曾经辉煌但因时运不济而衰落的人物或势力。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用来形容某人或某事物处于不利或困境中。在专业领域,如生态学或环境科学中,这个词汇可能用来描述生物因环境恶化而生存困难的情况。
“涸泽之蛇”源自**古代的寓言故事,其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比喻。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含义逐渐固定,成为描述困境中生物的常用比喻。
在**文化中,蛇常常被赋予智慧和神秘的象征意义。因此,“涸泽之蛇”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生物描述,还蕴含了对困境中智慧和力量的同情与理解。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同情和警醒。它让我联想到自然界的脆弱性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同时也提醒我在逆境中保持坚韧和智慧。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用“涸泽之蛇”来形容一个曾经非常成功的企业,在经济危机中挣扎求生的情景。这个比喻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同情那些在困境中努力生存的人们。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涸泽之蛇,虽困犹斗,智慧之光,不灭于心。”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干涸的池塘中,一条蛇蜷缩在裂开的泥土上,周围是枯萎的植物。这样的画面带来一种凄凉和坚韧的感觉。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比喻可能是“困兽之斗”(a cornered beast),用来形容处于绝境中的生物或人,但其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与“涸泽之蛇”有所不同。
“涸泽之蛇”这个词汇不仅是一个生动的比喻,也是对困境中生物的深刻描绘。它提醒我们在逆境中保持坚韧和智慧,同时也让我们对自然界的脆弱性有了更深的认识。在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词汇丰富了我的词汇库,增强了我的表达能力。
子独不闻涸泽之蛇首?泽涸,蛇将徙。
田成子离开齐国去燕国,鸱夷子皮当随从。子皮讲涸泽之蛇的故事,水泽干了,大蛇背着小蛇逃离,人们纷纷避让,以为碰见神蛇了。现在您仪表堂堂而我其貌不扬,您不如装作我的随从,人们会当我是一个万乘之卿。于是田成子背文书跟行受到优待
1.
【涸】
(形声。从水,固声。本义:失去水而干枯)。
同本义。
【引证】
《尔雅·释诂》-涸,竭也。 、 《礼记·月令》-仲秋之月…水始涸。 、 《吕氏春秋·慎大》。注:“涸,枯也。”-商涸旱。 、 陆机《文赋》-兀若枯木,豁若涸流。
【组词】
涸辙、 涸泽、 涸流、 涸溜
2.
【泽】
(形声。从水。睪(yì)声。本义::光泽,润泽)。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泽,光润也。 、 《礼记·曲礼》-共饭不泽手。 、 《礼记·少仪》-泽剑首。 、 《考工记·慌氏》-实诸泽器。 、 《荀子·礼论》-顺非而泽。 、 《离骚》-芳与泽其杂糅兮。 、 《素问·经络论》-热多则淖泽。 、 《素问·玉机真藏论》-色沃不泽。 、 宋·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色泽莹润。 、 宋·沈括《梦溪笔谈》-根色鲜泽。 、 王安石《太古》-仁义不足泽其性,礼乐不足锢其情。
【组词】
泽雨、 泽器、 色泽
3.
【之】
(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之,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 、 《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如语焉而未之然。
4. 【蛇】 ——见“委蛇”(wēiy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