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5:16: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5:16:23
涸鱼得水 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干涸的鱼得到了水”,比喻在困境中得到了救助或解脱。基本含义是指在极度困难或危险的情况下,突然得到了帮助或转机,从而恢复了生机。
涸鱼得水这个成语源自中国古代的寓言故事,后来被广泛应用于文学和日常语言中,成为表达困境中获得帮助的常用语。
在中国文化中,水常常象征着生命和财富,因此“得水”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涸鱼得水反映了人们对困境中寻求帮助和希望的普遍心理。
这个成语给人带来积极的情感反应,如希望、欣慰和感激。它让人联想到在困难时刻得到他人帮助的温暖和重要性。
在我的生活中,有一次我在工作中遇到了巨大的挑战,几乎要放弃时,得到了一位同事的无私帮助,那一刻我深刻体会到了涸鱼得水的感觉。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如同涸鱼得水, 在绝望的沙洲, 遇见了生命的泉源, 重燃了希望的火焰。”
想象一条干涸的鱼在水中欢快地游动,水花四溅的声音,以及鱼儿恢复活力的画面,这些都是涸鱼得水带来的视觉和听觉联想。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a drowning man catching at a straw”,虽然意思相近,但文化背景和象征意义有所不同。
涸鱼得水这个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让我在面对困难时更加坚信帮助和希望的重要性。它提醒我,在他人困境时伸出援手,可能就是他们生命中的“水”。
何力入延陀,如涸鱼得水,其脱必遽。
你的帮助简直就像~。
1.
【涸】
(形声。从水,固声。本义:失去水而干枯)。
同本义。
【引证】
《尔雅·释诂》-涸,竭也。 、 《礼记·月令》-仲秋之月…水始涸。 、 《吕氏春秋·慎大》。注:“涸,枯也。”-商涸旱。 、 陆机《文赋》-兀若枯木,豁若涸流。
【组词】
涸辙、 涸泽、 涸流、 涸溜
2.
【鱼】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鱼形。本义:一种水生脊椎动物)。
完全水生并在水中呼吸的有头冷血脊椎动物,包括圆口类、板鳃类和具有软骨或硬骨骨骼的高等有鳃水生脊椎动物。
【引证】
《说文》-鱼,水虫也。象形。鱼尾与燕尾相似。 、 《易·中孚》-豚鱼吉。 、 《论衡·指瑞》-鱼木精。 、 《仪礼·特牲礼》-鱼十有五。 、 《诗·邶风·新台》-鱼网之设。 、 《礼记·曲礼》-鲜鱼曰脡祭。 、 《吕氏春秋》-鱼上冰,獭祭鱼。 、 《史记·周本记》-白鱼跃入王舟中。
【组词】
鱼鲩冠儿、 鱼鳞册、 鱼烂、 鱼轩、 鱼脍、 鱼市、 鱼质龙文、 鱼米、 鱼秧、 鱼鱼雅雅
3.
【得】
绝对必要或应当去做。
【引证】
唐·杜甫《石壕吏》-犹得备晨炊。
【组词】
有错误就得批评;做得好就得表扬
4.
【水】
(象形。甲骨文字形。中间像水脉,两旁似流水。“水”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水的字,或表示江河或水利名称,或表示水的流动,或水的性质状态。本义:以雨的形式从云端降下的液体,无色无味且透明,形成河流、湖泊和海洋,分子式为 H2O,是一切生物体的主要成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水,准也。 、 《释名》-水,准也。准,平也。天下莫平于水。 、 《淮南子·天文》-积阴之寒气为水。 、 《书·洪范》-五行一曰水。 、 《左传·桓公元年》-凡平原出水为大水。 、 《礼记·曲礼》-水曰清滌。 、 《荀子·劝学》-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
【组词】
水铫、 水头儿、 水湿、 水蛊病、 水中丞、 水落归槽、 水喷桃花、 水镜先生、 水陆杂陈、 水廓、 水涡、 水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