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7:59: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7:59:10
“垂成之功”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即将完成的工作或事业。它强调的是一种接近成功但尚未完全实现的状态。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某项工作或事业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只差最后一步就能完成。
在文学作品中,“垂成之功”常用来描绘主人公在关键时刻的努力和坚持,强调成功的来之不易。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用来鼓励他人不要放弃,因为成功就在眼前。在专业领域,如工程、科研等,这个词汇可以用来描述项目或研究的最后阶段。
同义词:
反义词:
“垂成之功”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明确,源自**古代的文献和典籍。它的使用历史悠久,但在现代汉语中仍然保持着其原有的意义和用法。
在文化中,“垂成之功”强调的是坚持和努力的重要性。它反映了人对于成功的不懈追求和对于最后关头的重视。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鼓舞和期待。它让我联想到那些在最后关头坚持不懈,最终取得成功的人和事。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经在一次重要的考试中感受到了“垂成之功”的压力和喜悦。在备考的最后阶段,我几乎每天都在努力复*,最终在考试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在黎明的曙光中, 垂成之功, 是那最后一滴汗水, 铸就辉煌的篇章。”
在视觉上,我可以联想到一幅画面:一个人在山顶上,手握旗帜,背景是壮丽的日出。在听觉上,我可以联想到一首激励人心的音乐,伴随着胜利的号角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almost there”或“within reach”,它们都传达了接近成功的意思,但“垂成之功”更具有文化和历史的深度。
“垂成之功”这个成语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它不仅丰富了我的词汇量,还让我更加理解坚持和努力的价值。通过学和使用这个成语,我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在面对挑战时的态度和决心。
《三国志·吴志·薛综传》:“实欲使卒垂成之功,编于前史之末。”
1.
【垂】
(形声。从土,(chuí)声。本义:边疆)。
边疆;边境。 同: 陲
【引证】
《说文》。按,下垂的垂,说文作垂。-垂,远边也。 、 《广韵》-垂,疆也。 、 《公羊传·宣公十二年》-寡人无良边垂之臣。 、 《战国策·秦策四》-今大国之地,半天下有二垂。 、 曹植《白马篇》-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 、 《荀子·臣道》-边境之臣处,则疆垂不丧。
2.
【成】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即“杵”)。“斧”、“杵”具备就可以做成事情。本义:完成,成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成,就也。 、 《国语·周语》-成德之终也。 、 《太元元错》-成者功就不可易也。 、 《书·益稷》-箫韶九成。 、 《仪礼·少牢礼》-祝告曰利成。 、 《周礼·司书》-及事成。 、 《后汉书·列女传》-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
【组词】
落成
3.
【之】
(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之,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 、 《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如语焉而未之然。
4.
【功】
(会意。从力,工声。“工”亦兼表字义,表示用力从事工作。本义:功绩,功业;功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功,以劳定国也。 、 《周礼·司勋》-国功曰功。 、 《史记·项羽本纪》-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 、 《荀子·劝学》-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 《战国策·赵策》-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
【组词】
功誉、 功行、 功化、 功成名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