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0:46: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0:46:39
词汇“垂戒”在中文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因此在进行深入学*和分析时,我们需要从有限的资料中提取信息。以下是对“垂戒”这一词汇的分析:
“垂戒”字面意思是指通过某种方式向下传递的警告或教训。它通常用来描述一种通过历史**、故事或经验传递给后代的警示或教训。
由于“垂戒”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文学作品中可能出现,用以强调历史的教训或警示。在口语中几乎不会使用,而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或教育学中,可能会用到这个词汇来讨论如何从历史中吸取教训。
“垂戒”由“垂”和“戒”两个字组成。“垂”在这里意味着向下传递,“戒”意味着警告或教训。这个词可能源自对历史教训的传承和反思。
在*文化中,历史教训常常被强调,因此“垂戒”这样的词汇可能被用来强调历史的重要性以及从历史中学的重要性。
使用“垂戒”可能会引起一种沉重或严肃的情感,因为它涉及到历史的教训和警示。
由于“垂戒”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可能很少有机会使用它。
在创作中,可以将“垂戒”用于描述一个故事或**,强调其对后代的警示意义,例如在历史小说或教育材料中。
由于“垂戒”涉及到历史的教训,可能会联想到古老的书籍、历史纪录片或讲述历史故事的声音。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垂戒”的词汇,但类似的表达可以通过组合词汇来实现,例如英语中的“pass down a lesson”或“historical warning”。
“垂戒”是一个强调历史教训和警示的词汇,虽然在日常语言中不常见,但在文学和教育领域有其特定的用途。了解和使用这个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传达历史的重要性。
1.
【垂】
(形声。从土,(chuí)声。本义:边疆)。
边疆;边境。 同: 陲
【引证】
《说文》。按,下垂的垂,说文作垂。-垂,远边也。 、 《广韵》-垂,疆也。 、 《公羊传·宣公十二年》-寡人无良边垂之臣。 、 《战国策·秦策四》-今大国之地,半天下有二垂。 、 曹植《白马篇》-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 、 《荀子·臣道》-边境之臣处,则疆垂不丧。
2.
【戒】
(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戈”,下面象两只手(即“廾”)。两手持戈,表示戒备森严。本义:警戒,戒备)。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戒,警也。 、 《诗·小雅·采薇》-岂不日戒。 、 《礼记·曾子问》-以三年之戒。 、 《左传·哀公元年》-基浇能戒之。 、 《国语·吴语》-息民不戒。 、 《庄子·养生主》-怵然为戒。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戒之慎勿忘。 、 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知足以自戒。
【组词】
戒慎、 戒书、 戒旦、 戒守、 戒命、 戒戢、 戒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