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21:11: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21:11:07
垂怜(垂悯)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从高处向下看,引申为上级或长辈对下级或晚辈的怜悯、同情。基本含义是指对他人不幸或困境的同情和怜悯,通常带有一定的施恩或施舍的意味。
垂怜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其中“垂”字原指从高处向下,引申为施与、赐予;“怜”字则指怜悯、同情。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含义逐渐固定为上级对下级的怜悯。
在**传统文化中,垂怜常与儒家思想中的仁爱、慈悲相联系,强调上位者对下位者的关怀和保护。在社会背景中,垂怜也体现了社会等级和权力结构。
垂怜这个词给人一种温暖和关怀的感觉,它让人联想到仁慈和宽容。在情感上,它可能激发人们对弱者的同情和对正义的追求。
在个人生活中,垂怜可能体现在对家人、朋友或社区成员的关怀和支持中。例如,在朋友遇到困难时给予帮助和鼓励。
在诗歌中,垂怜可以用来描绘一种温柔的情感:
春风垂怜枯枝, 轻抚新芽初绽。 人间垂怜孤影, 温暖心房不寒。
垂怜可能让人联想到一幅画面:一位慈祥的**,手持拐杖,俯视着需要帮助的晚辈,眼中充满关爱。在听觉上,可能让人想到柔和的音乐,传达出温暖和安慰的情感。
在英语中,垂怜可以对应为“pity”或“mercy”,但这些词汇在语境和情感色彩上可能与汉语中的垂怜有所不同。
垂怜这个词在汉语中承载了丰富的情感和文化内涵,它不仅是一个表达同情和怜悯的词汇,也是社会关系和权力结构的一种体现。在学*语言和表达时,理解和运用垂怜这个词,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传达对他人的关怀和支持。
1.
【垂】
(形声。从土,(chuí)声。本义:边疆)。
边疆;边境。 同: 陲
【引证】
《说文》。按,下垂的垂,说文作垂。-垂,远边也。 、 《广韵》-垂,疆也。 、 《公羊传·宣公十二年》-寡人无良边垂之臣。 、 《战国策·秦策四》-今大国之地,半天下有二垂。 、 曹植《白马篇》-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 、 《荀子·臣道》-边境之臣处,则疆垂不丧。
2.
【悯】
(形声。从心,闵(mǐn)声。本义:怜恤) 同本义。
【引证】
白居易《新乐府序》-隋堤柳,悯亡国也。 、 清·黄宗羲《朱人远墓志铭》-人远悲天悯人之怀,岂为一己之不遇乎?
【组词】
悯人之凶、 悯念、 悯宥、 悯笑、 悯贫、 悯然
忧愁;烦闷。
【引证】
《孟子》-阨穷而不悯。 、 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曲罢悯然。
【组词】
悯默、 悯悯、 悯愧、 悯叹、 悯时病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