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9:19: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9:19:26
“昧心”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违背良心,不诚实,不正直。它通常用来形容那些为了私利而做出不道德或不公正行为的人。
在文学作品中,“昧心”常用来描绘反面角色或揭示人性的阴暗面。在口语中,人们可能会用这个词来批评某人的不诚实行为。在专业领域,如法律或伦理学,这个词可能用来讨论道德失范的行为。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语气和侧重点的不同,例如“欺诈”更侧重于欺骗行为,而“昧心”则强调违背良心。
“昧心”一词源于古代汉语,其中“昧”意为暗、不明,“心”指内心、良心。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含义逐渐固定为违背良心的行为。
在**传统文化中,强调“仁义礼智信”,“昧心”行为被视为道德败坏的表现。在现代社会,随着商业和科技的发展,昧心行为可能涉及更广泛的领域,如数据隐私泄露、商业欺诈等。
“昧心”这个词通常带有一种负面情感,让人联想到背叛、欺骗和不信任。它可能引发人们对道德沦丧的担忧和对正义的渴望。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或听说一些昧心行为,如商业欺诈、学术不端等。这些经历提醒我们要保持警惕,坚守道德底线。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在昧心的阴影下,诚信的花朵凋零。”
视觉上,“昧心”可能让人联想到阴暗的角落、模糊的轮廓;听觉上,可能让人想起低沉、不和谐的声音,象征着不诚实的行为。
在英语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unscrupulous”或“dishonest”,它们在语义上与“昧心”相近,但文化内涵和使用语境可能有所不同。
“昧心”这个词在汉语中承载着丰富的道德和文化内涵,它提醒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坚守诚实和正直的原则。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词对于培养良好的道德观念和批判性思维至关重要。
1.
【昧】
(形声。从日,未声。从日,与光线有关。本义:昏暗不明)。
同本义。
【引证】
《广雅·释诂四》-昧,冥也。 、 《书·牧誓》-时甲子昧爽。 、 《楚辞·九章·怀沙》-日昧昧其将暮。 、 《荀子·哀公》。注:“昧,闇;爽,明也。谓初晓尚暗之时。”-君昧爽而栉冠。 、 《淮南子·原道》-神非其所宜而行之则昧。 、 《后汉书·苏竟传》-虽昧必亮。 、 《战国策·赵策》-愚者昧于成事。 、 《楚辞·离骚》-惟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 、 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轻身而昧大义。
【组词】
昧旦、 昧然、 昧昧、 昧色、 昧明
2.
【心】
(象形。据甲骨文和小篆,中间像心;外面像心的包络。本义:心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在肺之下,膈膜之上,着脊第五椎。形如莲蕊,上有四系,以通四脏。心外有赤黄裹脂,谓之心包络。-心,人心也。在身之中,象形。 、 《吕氏春秋》-其祀中霤,祭先心。 、 方苞《狱中杂记》-顺我,即先刺心;否则,四肢解尽,心犹不死。
【组词】
心腹之病、 心上刃、 心肝肐蒂、 心气、 心系、 心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