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2:36: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2:36:52
昧地瞒天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掩盖地面,欺骗天空”,比喻用极大的谎言或欺骗手段来掩盖真相,使人无法察觉。这个成语强调的是欺骗的程度之大,以至于连天都无法察觉。
在文学作品中,昧地瞒天 常用来形容那些极其狡猾、阴险的人物或行为。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法律、政治或商业等专业领域,它可能会被用来描述那些涉及重大欺诈或隐瞒的行为。
同义词:欺天罔地、瞒天过海 反义词:光明磊落、坦诚相待
昧地瞒天 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显然是由“昧地”和“瞒天”两个词组合而成。在古代汉语中,“昧”有掩盖、隐藏的意思,“瞒”则是欺骗的意思。这个成语的形成可能受到了古代人们对天地的敬畏心理的影响。
在**传统文化中,天地被视为至高无上的存在,因此“昧地瞒天”这个成语强调了欺骗行为的严重性和不可接受性。在现代社会,这个成语常被用来批评那些不诚信的行为,尤其是在商业和政治领域。
这个成语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负面的,它让我联想到欺骗、不诚实和道德败坏。在表达时,我会用这个成语来形容那些极其恶劣的行为,以强调其严重性。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个同事在工作中昧地瞒天,最终导致公司遭受了重大损失。这个经历让我深刻理解了这个成语的含义和重要性。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在这昧地瞒天的世界里,
真相如同被掩埋的宝藏,
唯有勇敢的心,
才能揭开那层层的迷雾。
在视觉上,昧地瞒天 可能让我联想到一片被浓雾覆盖的森林,或是被厚厚云层遮蔽的天空。在听觉上,它可能让我想到沉闷的雷声,或是远处传来的隐约的警报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pull the wool over someone's eyes”或“deceive the heavens”,但这些表达都没有昧地瞒天 这个成语所蕴含的深刻文化内涵和强烈的情感色彩。
昧地瞒天 这个成语在我对汉语的理解和表达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不仅丰富了我的词汇量,还帮助我更准确地表达对不诚信行为的批评。通过深入学*和分析这个成语,我更加欣赏汉语的丰富性和深刻性。
昧地谩天,多能已会,以巧翻为拙。
你这般~,谄佞奸僻。
1.
【昧】
(形声。从日,未声。从日,与光线有关。本义:昏暗不明)。
同本义。
【引证】
《广雅·释诂四》-昧,冥也。 、 《书·牧誓》-时甲子昧爽。 、 《楚辞·九章·怀沙》-日昧昧其将暮。 、 《荀子·哀公》。注:“昧,闇;爽,明也。谓初晓尚暗之时。”-君昧爽而栉冠。 、 《淮南子·原道》-神非其所宜而行之则昧。 、 《后汉书·苏竟传》-虽昧必亮。 、 《战国策·赵策》-愚者昧于成事。 、 《楚辞·离骚》-惟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 、 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轻身而昧大义。
【组词】
昧旦、 昧然、 昧昧、 昧色、 昧明
2.
【地】
(形声。从土,也声。本义:大地)。
同本义,与“天”相对。
【引证】
《春秋·元命苞》-立字士力于一者为地。 、 《尔雅·释地》-土乙力为地。 、 《管子·形势解》-地生养万物。
【组词】
落地;天地;地角、 地宫、 地府、 地脉、 地遁
3.
【瞒】
(形声。本义:眼睑低。闭目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瞒,平目也。 、 《荀子》-酒食声色之中,则瞒瞒然。
【组词】
瞒瞒
4.
【天】
(会意。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个正面的人形(大),上面指出是人头,小篆变成一横。本义:人的头顶)。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解字注》-天,颠也。…颠者,人之顶也。以为凡高之称。
【组词】
天灵、 天灵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