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5:22: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5:22:23
“一昧里”是一个汉语词汇,通常用来形容人固执地坚持某种观点或行为方式,不考虑其他可能性或后果。字面意思可以理解为“一味地”或“单方面地”。
“一昧里”源自汉语,其字面意思和用法在古代文献中已有体现,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使用频率和语境有所变化。
在**文化中,强调“中庸之道”和“和而不同”,因此“一昧里”往往带有负面含义,被视为不成熟或不理智的行为。
这个词汇可能让人联想到固执己见、不愿听取他人意见的形象,给人以负面情感反应。
在团队合作中,我曾经遇到过一位同事一昧里地坚持自己的方案,导致项目进展受阻。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他一昧里地追逐着昨日的影子,却忽略了前方的光明。”
想象一个固执的人,不断重复同样的动作,背景音乐可能是单调的重复旋律,这样的视觉和听觉联想可以强化“一昧里”的含义。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stubbornly”或“inflexibly”,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传达的含义相似。
“一昧里”这个词汇提醒我们在决策和行为中要保持灵活性和开放性,避免固执己见。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词汇有助于更准确地传达思想和情感。
1.
【一】
(指事。“一”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数词。大写作“壹”。最小的正整数。常用以表示人或事、物的最少数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一,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 、 《淮南子·诠言》-一也者,万物之本也。 、 《老子》-抱一而天下试。 、 《书·君奭》。传:“天子也。”-故一人有事于四方。 、 汉·贾谊《过秦论》-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 、 宋·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一夫夜呼,乱者四应。(公元九二年六月,李存莇妻刘皇后听信宦官诬告,杀死大臣郭崇韬,时谣言纷起,人心惶惶。屯驻在贝州(现河北省清河县)的军人皇甫晖勾结党羽作乱,拥立指挥使赵在礼为帅,攻入邺都(现河南省安阳市)。邢州(现河北省邢台市)、沧州驻军相继作乱。)
【组词】
一境、 一丝、 一碗水往平处端、 一拳正打在心窝、 一人做一人当、 一客不烦二主、 一动不如一静、 一言抄百语、 一缘一会、 一路功名、 一盘一盒、 一清如水、 一毫不爽、 一息恹恹
2.
【昧】
(形声。从日,未声。从日,与光线有关。本义:昏暗不明)。
同本义。
【引证】
《广雅·释诂四》-昧,冥也。 、 《书·牧誓》-时甲子昧爽。 、 《楚辞·九章·怀沙》-日昧昧其将暮。 、 《荀子·哀公》。注:“昧,闇;爽,明也。谓初晓尚暗之时。”-君昧爽而栉冠。 、 《淮南子·原道》-神非其所宜而行之则昧。 、 《后汉书·苏竟传》-虽昧必亮。 、 《战国策·赵策》-愚者昧于成事。 、 《楚辞·离骚》-惟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 、 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轻身而昧大义。
【组词】
昧旦、 昧然、 昧昧、 昧色、 昧明
3.
【里】
(会意。从衣,里声。本义:衣服的里层)。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衣外曰表。-裏,衣内也。 、 《谷梁传·宣公九年》注-襦在裏也。 、 《诗·小雅·小弁》-不罹于裏。 、 《诗·邶风·绿衣》-绿衣黄里。
【组词】
里衣、 里外发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