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00:46: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00:46:04
“昧地谩天”是一个汉语成语,由“昧地”和“谩天”两个词组成。字面意思是指欺骗地面和天空,比喻欺骗行为极其严重,无所不至。基本含义是指行为极其不诚实,欺骗程度极深,达到了无法无天的地步。
在文学作品中,“昧地谩天”常用来形容那些极其狡猾、不择手段的人物或行为。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专业领域,如法律、商业等,可能会用来形容那些严重违反诚信原则的行为。
同义词:欺天罔地、欺上瞒下、欺世盗名 反义词:光明磊落、坦诚相待、诚实守信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强调的欺骗对象和程度不同,而反义词则强调的是诚实和正直的行为。
“昧地谩天”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古代**人对于诚信和道德的高度重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但在特定的语境中仍然具有强烈的表达效果。
在**传统文化中,诚信被视为非常重要的道德准则。因此,“昧地谩天”这个成语在强调欺骗行为的严重性时,也反映了社会对于诚信的重视。
这个成语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强烈的厌恶和反感,因为它描绘了一种极端的不诚实行为。在思维和表达中,它提醒我要保持诚实和正直,避免任何形式的欺骗。
在我的生活中,曾经遇到过一些商业欺诈的案例,这些行为让我深刻理解了“昧地谩天”的含义。它提醒我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坚守诚信原则。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在这昧地谩天的世界里,唯有诚信的光芒,能照亮前行的道路。”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欺骗行为的画面,如一个人在黑暗中偷偷摸摸地进行欺骗活动。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紧张的背景音乐,增强欺骗行为的紧张感。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deceive the whole world”,但“昧地谩天”更具有形象性和文化特色,强调了欺骗行为的极端性和无所不至的特点。
通过对“昧地谩天”这个成语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诚信的重要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成语是一个有力的工具,能够准确地传达出极端欺骗行为的严重性。
昧地谩天,多能已会,以巧翻为拙。
你这般昧地瞒天,诌佞奸僻。
1.
【昧】
(形声。从日,未声。从日,与光线有关。本义:昏暗不明)。
同本义。
【引证】
《广雅·释诂四》-昧,冥也。 、 《书·牧誓》-时甲子昧爽。 、 《楚辞·九章·怀沙》-日昧昧其将暮。 、 《荀子·哀公》。注:“昧,闇;爽,明也。谓初晓尚暗之时。”-君昧爽而栉冠。 、 《淮南子·原道》-神非其所宜而行之则昧。 、 《后汉书·苏竟传》-虽昧必亮。 、 《战国策·赵策》-愚者昧于成事。 、 《楚辞·离骚》-惟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 、 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轻身而昧大义。
【组词】
昧旦、 昧然、 昧昧、 昧色、 昧明
2.
【地】
(形声。从土,也声。本义:大地)。
同本义,与“天”相对。
【引证】
《春秋·元命苞》-立字士力于一者为地。 、 《尔雅·释地》-土乙力为地。 、 《管子·形势解》-地生养万物。
【组词】
落地;天地;地角、 地宫、 地府、 地脉、 地遁
3.
【谩】
毁谤;谩骂。
【引证】
《荀子·非相》-乡则不若,偝则谩之,是人之二必穷也。 、 《汉书·两龚传》-媠谩亡状。
莫,不要。
【引证】
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谩叹息,谩悒怏。
【组词】
谩言、 谩道、 谩且
4.
【天】
(会意。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个正面的人形(大),上面指出是人头,小篆变成一横。本义:人的头顶)。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解字注》-天,颠也。…颠者,人之顶也。以为凡高之称。
【组词】
天灵、 天灵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