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4:28: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4:28:18
感觉神经:感觉神经是神经系统的一部分,负责将身体各部位的感觉信息(如触觉、痛觉、温度觉等)传递到大脑。这些神经是周围神经系统中的传入神经,它们从感觉受体(如皮肤、眼睛、耳朵等)接收信号,并将这些信号传递到中枢神经系统(大脑和脊髓)进行处理和解释。
在医学和生物学领域,感觉神经是一个专业术语,用于描述神经系统的特定功能部分。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可能不会直接使用这个词汇,但会通过描述具体的感官体验来间接提及,例如“我感觉到手指的刺痛”。在文学作品中,感觉神经可能被用来象征性地描述人物的敏感性或情感状态。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用词的侧重点不同,例如“传入神经”更侧重于神经信号的传递方向,而“感官神经”则更强调其与感官功能的关联。
感觉神经一词由“感觉”和“神经”两个词组成。在拉丁语中,“感觉”可以追溯到sensus,而“神经”则与nervus相关。随着医学和生物学的发展,这个词汇逐渐被用来精确描述神经系统中负责感觉传递的部分。
在现代社会,由于健康意识的提高,人们对感觉神经的认识也在增加。例如,关于神经痛的治疗和预防的知识在公众中越来越普及。
感觉神经这个词可能让人联想到身体的敏感性和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它可能引发对疼痛、舒适或不适的情感反应。
在日常生活中,了解感觉神经的功能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身体的反应,例如在受伤时知道如何保护受伤的神经以避免进一步的伤害。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她的手指,感觉神经的细网,轻触世界,感知每一丝风的温柔。”
视觉上,感觉神经可能让人联想到精细的神经网络图,或者是显微镜下神经细胞的图像。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医学讲座中关于神经系统的讲解声音。
在不同语言中,感觉神经的翻译可能有所不同,但其基本概念和功能是普遍一致的。例如,在英语中,这个概念被称为“sensory nerve”。
感觉神经是一个重要的生物学和医学术语,它帮助我们理解身体如何感知和处理外界信息。了解这个词汇不仅增加了我的专业知识,也让我对身体的复杂性和精妙性有了更深的认识。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正确使用这样的专业术语可以提高沟通的准确性和效率。
1.
【感】
假借为“撼”。摇动。
【引证】
枚乘《七发》-夏则雷霆,霹雳之所感也。
【组词】
感突、 无感、 感帨、 感移、 感动
假借为“憾”。怨恨。
【引证】
《左传·昭公十一年》。注:“楚常恨其不服顺。”-王贪而无信,唯蔡于感。 、 《汉书·张安世传》-何感而上书归卫将军富平侯印?
【组词】
释感、 怀感、 感恨、 感恚
2.
【觉】
(形声。从见,学省声。本义:醒悟,明白)。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觉,悟也。 、 《汉书·董贤传》-上欲起贤,未觉。 、 《汉书·邓通传》-觉而之渐台。 、 《庄子·齐物论》-且有大觉。 、 《公羊传·昭公三十一年》-叔术觉焉。 、 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觉今是而昨非。
【组词】
觉来、 觉悟;如梦初觉
3.
【神】
(会意。从示申。“申”是天空中闪电形,古人以为闪电变化莫测,威力无穷,故称之为神。本义:神灵)。
传说中的天神,即天地万物的创造者或主宰者。
【引证】
《说文》-神,天神引出万物者也。 、 《周礼·大司乐》。注:“谓五帝及日月星辰也。”-以祀天神。 、 《大戴礼记·曾子天圆》-阳之精气曰神。 、 《列子·汤问》-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组词】
神司、 神会、 神祗、 神浒、 神馆、 神歌
4.
【经】
纺织,把纤维拧成纱。
【引证】
《韩非子》-吾始经之而不可更也。 、 《中国歌谣资料》-叔叔伯伯来经布,廿五个筒子满一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