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4:06: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14:06:52
“一秉虔诚”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一个人非常虔诚、真诚,毫无保留地表达自己的信仰或敬意。其中,“一秉”表示完全、彻底,“虔诚”则指对**或信仰的忠诚和尊敬。
“一秉虔诚”这个成语源自古代汉语,其中“一秉”来源于《左传》中的一句话,表示完全接受或遵循。而“虔诚”则是一个古老的词汇,早在汉代文献中就有使用,表示对神或信仰的尊敬和忠诚。
在传统文化中,虔诚是一种被高度推崇的品质,尤其是在和道德教育中。这个词汇强调了个人对信仰或道德准则的坚定和忠诚,是社会和谐与个人修养的重要体现。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庄重和尊敬。它让我联想到那些在逆境中依然坚守信仰和原则的人,他们的坚定和真诚令人敬佩。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位老师,他对教育事业一秉虔诚,无论学生多么顽劣,他都耐心教导,从不放弃。这种精神深深影响了我。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月光下,他一秉虔诚,
对星辰许下永恒的誓言。
无论风雨,无论世变,
他的心,如磐石般坚定。
视觉上,我可能会联想到一座古老的寺庙,香烟缭绕,信徒们虔诚地跪拜。听觉上,可能是诵经声或祈祷声,传达出一种宁静和庄严的氛围。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wholehearted devotion”或“sincere piety”,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传达了全心全意的忠诚和尊敬。
“一秉虔诚”这个词汇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丰富了我的词汇量,还让我理解到真诚和坚定在人际关系和生活中的重要性。通过学和使用这个词汇,我更加重视在任何情况下都保持真诚和忠诚。
那凤姐儿也无心瞻仰圣像, 一秉虔诚,磕了头,举起签筒默默的将那见鬼之事并身体不安等故祝告了一回。
先是安老爷带了安公子,次后便是安太太带了张姑娘,各各~,焚香膜拜。
1.
【一】
(指事。“一”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数词。大写作“壹”。最小的正整数。常用以表示人或事、物的最少数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一,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 、 《淮南子·诠言》-一也者,万物之本也。 、 《老子》-抱一而天下试。 、 《书·君奭》。传:“天子也。”-故一人有事于四方。 、 汉·贾谊《过秦论》-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 、 宋·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一夫夜呼,乱者四应。(公元九二年六月,李存莇妻刘皇后听信宦官诬告,杀死大臣郭崇韬,时谣言纷起,人心惶惶。屯驻在贝州(现河北省清河县)的军人皇甫晖勾结党羽作乱,拥立指挥使赵在礼为帅,攻入邺都(现河南省安阳市)。邢州(现河北省邢台市)、沧州驻军相继作乱。)
【组词】
一境、 一丝、 一碗水往平处端、 一拳正打在心窝、 一人做一人当、 一客不烦二主、 一动不如一静、 一言抄百语、 一缘一会、 一路功名、 一盘一盒、 一清如水、 一毫不爽、 一息恹恹
2.
【秉】
(会意。从又,从禾,表示以手持禾。“又”篆体象一只手。本义:禾把,禾束)。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秉,禾束也。 、 《诗·小雅·大田》-彼有遗秉。 、 《左传·昭公二十七年》-或取一秉秆焉。
【组词】
秉穗、 秉握
3.
【虔】
(会意。从虍,文声。虍(hū),虎头。本义:虎行走的样子)。
同本义。引申为勇武、强固。
【引证】
《说文》-虔,虎行皃。 、 《诗·商颂·长发》-有虔秉钺。
4.
【诚】
(形声。从言,成声。本义:诚实,真诚)。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诚,信也。 、 《礼记·郊特牲》-币必诚。 、 《礼记·中庸》-诚者自成也。 、 《列子·汤问》-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 《汉书·赵广汉传》-行之发于至诚。 、 韩愈《祭十二郎文》-乃能衔哀致诚。
【组词】
诚款、 诚敬、 诚虔
1. 【虔诚】 恭敬而有诚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