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智足以拒谏,言足以饰非

时间: 2025-04-26 00:12:16

智足以拒谏,言足以饰非

基础信息

【智足以拒谏,言足以饰非】的意思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0:12:16

基本定义

“智足以拒谏,言足以饰非”这句话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五年》,字面意思是说一个人的智慧足以拒绝别人的劝告,而他的言辞又足以掩饰自己的错误。这句话通常用来形容那些聪明但不愿意接受他人意见,且善于用言辞来掩盖自己错误的人。

语境分析

在文学作品中,这句话常被用来描绘那些自以为是、刚愎自用的角色。在口语中,人们可能用这句话来批评那些不愿意听取他人意见的人。在专业领域,如管理学或心理学,这句话可能被用来分析领导者的行为模式或个人的自我防御机制。

示例句子

  1. 他总是认为自己是对的,真是“智足以拒谏,言足以饰非”。
  2. 在会议上,他不仅不听别人的建议,还用巧妙的言辞来掩饰自己的错误,真是典型的“智足以拒谏,言足以饰非”。
  3. 这位领导者的行为模式,可以说是“智足以拒谏,言足以饰非”的典型例子。

同义词与反义词

同义词:刚愎自用、自以为是、固执己见 反义词:虚怀若谷、从善如流、谦虚谨慎

词源与演变

这句话出自《左传》,是古代的一部史书,记录了春秋时期的历史。这句话因其深刻的含义和生动的表达,被后世广泛引用和传颂。

文化与社会背景

在**传统文化中,谦虚和接受他人意见被视为美德。因此,“智足以拒谏,言足以饰非”这句话在社会中常被用来批评那些不符合这些传统美德的行为。

情感与联想

这句话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负面的,因为它描绘了一个不受欢迎的性格特征。它可能让人联想到那些不愿意改变、固执己见的人。

个人应用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遇到过这样的人,他们总是认为自己是对的,不愿意听取别人的意见,甚至在犯错时也能用巧妙的言辞来掩饰。这种经历让我们更加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创造性使用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智足以拒谏,言足以饰非, 自以为是者,终将自食其果。”

视觉与听觉联想

在视觉上,这句话可能让人联想到那些高傲自大、目中无人的形象。在听觉上,可能让人联想到那些巧言令色、善于辩解的声音。

跨文化比较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too smart for his own good”或“clever by half”,这些表达也传达了类似的意思,即过于聪明反而导致不愿意接受他人意见。

反思与总结

“智足以拒谏,言足以饰非”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人性中的一种弱点,即过于自信和不愿意接受他人意见。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这句话的含义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识别和避免这种行为,同时也能够更准确地描述和批评这种行为。

【智足以拒谏,言足以饰非】的来源

帝纣资辨捷疾,闻见甚敏;材力过人,手格猛兽;知足以距谏,言足以饰非;矜人臣以能,高天下以声,以为皆出己之下。

【智足以拒谏,言足以饰非】的例句

海陵~。欲为君则弑其君,欲伐国则弑其母,欲夺人之妻则使之杀其夫。三纲绝矣,何暇他论。(《金史·海陵纪赞》)

【智足以拒谏,言足以饰非】的相关字

1. 【智】 (会意兼形声。从日,从知,知亦声。“知”的后起字。本义:聪明,智力强) 同本义。
【引证】 《荀子》引《孟子》-然后智生于忧患。 、 《韩非子·说难》-甚智其子。 、 《墨子·公输》-不可谓智。 、 《三国志·诸葛亮传》-智术浅短。 、 清·梁启超《少年中国说》-少年智则国智。
【组词】 智赛隋何,机强陆贾、 智数
智慧,智谋。
【引证】 《法言·脩身》-智,烛也。 、 《韩非子·显学》-智,性也。 、 《淮南子·俶真》-智者,心之府也。 、 《管子》-四时能变谓之智。 、 贾谊《治安策》-凡人之智,能见已然,不能见将然。
【组词】 智着、 才智、 智刃

2. 【足】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的方口象膝,下面的“止”即脚,合起来指整个脚。本义:脚)。 (同本义。秦汉以前,“足”和’趾”都表示“脚”;“脚”表示小腿。魏晋以后,三者都表示脚,但在书面语中,多用“足”)。
【引证】 《说文》。按,膝下至跖之总名也。从止,即趾字,从口,象膝形。-足,人之足也,在下,从止口。 、 《易·说卦》-震为足。 、 《大戴礼记》-足恭而口圣。 、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手足胼胝,面目黧。 、 《韩非子》-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 《荀子·劝学》-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折臂断足。 、 清·魏学洢《核舟记》-东坡现右足。 、 、
【组词】 足心、 足炉、 足不出户、 足衣、 足音跫然

3. 【以】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金文字形,象人。本义:用)。 同本义。有一部分现已弱化成了介词。
【引证】 《说文》-以,用也。 、 《小尔雅》-以,用也。 、 《左传·僖公二十六年》-凡师能左右之曰以。 、 《左传·定公十年》-封疆社稷是以。 、 蔡元培《图画》-纯以形式。 、 《论语》-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组词】 以手代足、 以疏间亲以耳为目以指测河

4. 【拒】 (形声。从手,巨声。本义:抵御,抵抗)。 同本义。
【引证】 《论语》-其不可者拒之。 、 《荀子·仲尼》注-拒敌也。 、 《荀子·君道》-内以固城,外以拒难。
【组词】 拒御、 拒敌、 拒捍、 拒马

5. 【谏】 (形声。从言,柬声。本义:直言规劝)。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谏,证也。 、 《楚辞·七谏序》-谏者,正也。 、 周礼·司谏》注-谏,犹正也。以道正人行。 、 《周礼·保氏》。注:“以礼义正之。”-掌谏五恶。 、 《公羊传·庄公二十四年》-三谏不从。 、 《左传·僖公二年》-宫之奇之为人也,懦而不能强谏。 、 《周礼·地官》-保氏常谏王恶。 、 《战国策·赵策》-大臣强谏。 、 《史记·陈涉世家》-扶苏以数谏。 、 诸葛亮《出师表》-忠谏之路。 、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不为拒谏。
【组词】 谏阻纳质、 谏鼓

6. 【言】 (指事。甲骨文字形,下面是“舌”字,下面一横表示言从舌出。“言”是张口伸舌讲话的象形。从“言”的字与说话或道德有关。本义:说,说话)。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直言曰言,论难曰语。 、 《左传·襄公二十七年》-志以发言。 、 《左传·昭公九年》-志以定言。 、 《国语·周语上》-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 《法言·问神》-言,心声也。 、 《墨子经》-言,口之利也。 、 《庄子·外物》-言者所以在意。 、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具言所闻。 、 《后汉书·列女传》-趋机而言。 、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纪》-言于李??。 、 明·魏禧《大铁椎传》-言讫不见。 、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组词】 言绝、 言言、 言不尽意、 言戏、 言人人殊言笑自若、 言之无文、 言方行圆、 言信、 言爽、 言不顾行、 言欢

7. 【足】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的方口象膝,下面的“止”即脚,合起来指整个脚。本义:脚)。 (同本义。秦汉以前,“足”和’趾”都表示“脚”;“脚”表示小腿。魏晋以后,三者都表示脚,但在书面语中,多用“足”)。
【引证】 《说文》。按,膝下至跖之总名也。从止,即趾字,从口,象膝形。-足,人之足也,在下,从止口。 、 《易·说卦》-震为足。 、 《大戴礼记》-足恭而口圣。 、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手足胼胝,面目黧。 、 《韩非子》-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 《荀子·劝学》-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折臂断足。 、 清·魏学洢《核舟记》-东坡现右足。 、 、
【组词】 足心、 足炉、 足不出户、 足衣、 足音跫然

8. 【以】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金文字形,象人。本义:用)。 同本义。有一部分现已弱化成了介词。
【引证】 《说文》-以,用也。 、 《小尔雅》-以,用也。 、 《左传·僖公二十六年》-凡师能左右之曰以。 、 《左传·定公十年》-封疆社稷是以。 、 蔡元培《图画》-纯以形式。 、 《论语》-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组词】 以手代足、 以疏间亲以耳为目以指测河

9. 【饰】 (形声。从巾,从人,食声。人佩巾有装饰作用。本义:刷拭)。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字亦作拭。-饰,刷也。 、 《周礼·地官·封人》-凡祭祀,饰其牛牲。

10. 【非】 (指事。金文作“兆”,像“飞”字下面相背展开的双翅形,双翅相背,表示违背。本义:违背;不合)。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非,违也。从飛,下翅取其相背也。 、 《礼记·檀弓》。皇氏注:“不也。”-非刀匕是共。 、 《礼记·礼运》。注:“犹失也。”-非礼也。 、 《世说新语·简傲》-傲主人,非礼也;以贵骄人,非道也。
【组词】 非常异义、 非度、 非道、 非德、 非理

【智足以拒谏,言足以饰非】的相关词

1. 【拒谏】 拒绝规劝。

2. 【饰非】 粉饰掩盖错误。

相关问答

相关查询

摧折 摧抑 摧扑 摧戕 摧悴 摧怆 摧志屈道 摧心剖肝 摧心 摧弦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永传不朽 缶字旁的字 私字儿的字 龙投大海,虎奔高山 断线珍珠 葵藿之心 簌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投暮 包含午的词语有哪些 简功 君子人 颐养天年 首字旁的字 至字旁的字 十字旁的字 毛草纸 黏惹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