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4:39: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4:39:06
拒谏:字面意思是指拒绝接受别人的劝告或建议。这个词汇通常带有负面含义,暗示一个人固执己见,不愿意听取他人的意见。
拒谏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中“拒”意为拒绝,“谏”意为劝告。在古代,谏官是专门负责向君主提出批评和建议的官员,因此“拒谏”特指拒绝这些官方的劝告。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含义扩展到更广泛的拒绝建议的行为。
在传统文化中,拒谏往往与暴政和联系在一起,是负面领导力的象征。在现代社会,拒谏可能与个人主义和自我中心的行为相关,影响团队合作和社会和谐。
拒谏这个词通常带有一种封闭和排斥的情感色彩,让人联想到固执和不愿意改变的形象。这种情感反应可能影响人们对于坚持己见的人的看法,以及在沟通中的态度。
在团队项目中,我曾经遇到过一个拒谏的同事,他坚持自己的方法,不愿意听取其他人的建议,最终导致项目延期。这个经历让我意识到开放和包容的重要性。
在诗歌中,可以将“拒谏”融入描述一个固执的角色的场景:
他站在高塔之巅,拒谏的风吹过, 忠言如落叶,飘零无依。
拒谏可能让人联想到一个孤独的身影站在高处,风吹过,周围是空旷的景象。音乐上,可能会选择一些沉重或压抑的旋律来表达这种固执和封闭的情感。
在英语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dismissive of advice”或“unreceptive to suggestions”,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传达的含义相似,都是指不愿意接受建议的态度。
拒谏这个词在我对语言的理解中,是一个强调沟通和开放性的重要性的词汇。它提醒我在与人交流时,应该保持开放的心态,愿意接受和考虑不同的意见和建议。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我更好地理解人际关系和社会互动。
1.
【拒】
(形声。从手,巨声。本义:抵御,抵抗)。
同本义。
【引证】
《论语》-其不可者拒之。 、 《荀子·仲尼》注-拒敌也。 、 《荀子·君道》-内以固城,外以拒难。
【组词】
拒御、 拒敌、 拒捍、 拒马
2.
【谏】
(形声。从言,柬声。本义:直言规劝)。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谏,证也。 、 《楚辞·七谏序》-谏者,正也。 、 周礼·司谏》注-谏,犹正也。以道正人行。 、 《周礼·保氏》。注:“以礼义正之。”-掌谏五恶。 、 《公羊传·庄公二十四年》-三谏不从。 、 《左传·僖公二年》-宫之奇之为人也,懦而不能强谏。 、 《周礼·地官》-保氏常谏王恶。 、 《战国策·赵策》-大臣强谏。 、 《史记·陈涉世家》-扶苏以数谏。 、 诸葛亮《出师表》-忠谏之路。 、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不为拒谏。
【组词】
谏阻纳质、 谏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