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5:39: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5:39:09
词汇“中谏”在中文语境中并不常见,它似乎是一个较为古雅或专业的词汇。根据字面意思,“中”可以理解为中间、适中或中立,而“谏”通常指劝谏、规劝。结合起来,“中谏”可能指的是在适中的立场上进行劝谏或提出建议。
“中谏”的基本含义可能是在不偏不倚的立场上,对某人或某事提出建设性的批评或建议。
“中谏”一词可能源自古代汉语,特别是在描述古代官员对君主的劝谏时使用。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但在某些文献或学术讨论中仍可见到。
在**传统文化中,忠诚和适度的批评被视为美德。因此,“中谏”可能被视为一种理想的行为模式,特别是在官场或政治领域。
“中谏”可能给人一种正直和智慧的联想,因为它涉及到在保持公正的同时提出有益的建议。
由于“中谏”是一个较为古雅的词汇,我在日常生活中很少遇到直接使用它的场合。然而,在阅读历史文献或参与学术讨论时,可能会接触到这个概念。
在创作一首诗或一个故事时,我可以将“中谏”作为一个角色的特质,描述他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如何保持公正和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想象一个古代的宫廷场景,一位官员在朝堂上提出“中谏”,这个词汇可能让人联想到庄重的音乐和古代服饰的视觉形象。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中谏”的词汇,但类似的概念,如适度的批评和忠诚的建议,在各种文化中都有体现。
“中谏”作为一个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见,但它体现了中华文化中对公正和适度批评的重视。了解和学*这个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和文化背景,并在适当的场合运用这一概念。
1.
【中】
正对上;射中,正着目标。
【引证】
《考工记·桃氏》。司农注:“谓穿之也。”-中其茎。 、 《荀子·彊国》。注:“击也。”-敌中则夺。 、 欧阳修《卖油翁》-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射者中。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中而轻发。 、 《聊斋志异·促织》-幸啄不中。
【组词】
中靶;猜中了;命中、 看中、 中雀、 中钩、 中的、 中鹄
受到;遭到。
【引证】
明·高启《书博鸡者事》-欲中守法。 、 《说岳全传》-前番我王兄误中你的诡计,在青龙山上,被你伤了十万大兵。
【组词】
中霜、 中酒、 中暍、 中疾、 中恶、 中暑;中弹;中埋伏;中煤气
2.
【谏】
(形声。从言,柬声。本义:直言规劝)。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谏,证也。 、 《楚辞·七谏序》-谏者,正也。 、 周礼·司谏》注-谏,犹正也。以道正人行。 、 《周礼·保氏》。注:“以礼义正之。”-掌谏五恶。 、 《公羊传·庄公二十四年》-三谏不从。 、 《左传·僖公二年》-宫之奇之为人也,懦而不能强谏。 、 《周礼·地官》-保氏常谏王恶。 、 《战国策·赵策》-大臣强谏。 、 《史记·陈涉世家》-扶苏以数谏。 、 诸葛亮《出师表》-忠谏之路。 、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不为拒谏。
【组词】
谏阻纳质、 谏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