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35: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35:14
词汇“吐哺捉发”是一个汉语成语,源自《左传·宣公十五年》,原文是“吐哺捉发,以食于野”,形容人非常饥饿,以至于吐出嘴里的食物,抓住头发来吃。这个成语后来被用来形容极度贫困或饥饿的状态。
饥荒岁月长,吐哺捉发忙。
野无遗粟粒,人共叹凄凉。
今虽不能如周公吐哺捉发,亦宜引而进之,察其所以而去就之,不宜默默而已也。
1. 【吐】
2.
【哺】
(形声。从口,甫声。本义:口中含嚼的食物) 同本义。
【引证】
《汉书·高帝纪》-辍饭吐哺。 、 《汉书·匈奴传赞》-稚子咽哺。 、 曹操《短歌行》-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组词】
一饭三吐哺
吃食。
【引证】
《楚辞·渔父》-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啜其醨? 、 《孟子·离娄上》-子之从于子敖来,徒餔啜也。
【组词】
哺啜
3.
【捉】
(形声。从手,足声。本义:握,持)。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捉,搤也。 、 《广雅》-捉,持也。 、 《世说新语·方正》-伊便能捉杖打人。 、 《左传》-叔武将沐,闻君至,喜,捉发走出。 、 《三国志》-孙权捉预手,涕泣而别。
【组词】
捉发、 捉秤、 捉手、 捉身、 捉船、 捉笔
4.
【发】
崩坏;停止。 同: 废
【引证】
《老子》-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发。 、 《晏子春秋》-君夜发不可以朝。 、
【组词】
发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