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35: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35:08
“吐哺握发”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吐出食物,握住头发。这个成语出自《左传·宣公十五年》:“吐哺握发,以食于野。”原意是指在野外饥饿时,吐出食物给他人,握住头发表示决心和坚定。后来,这个成语被用来形容人非常节俭,甚至到了吝啬的程度。
在文学作品中,“吐哺握发”常用来描绘人物的节俭或吝啬性格。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某些特定的文学或历史讨论中会被提及。在专业领域,如经济学或社会学中,这个成语可能被用来讨论节俭或吝啬的行为模式。
“吐哺握发”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左传》中,描述的是一种极端的节俭行为。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逐渐固定为形容人的吝啬或节俭。
在**传统文化中,节俭被视为一种美德。因此,“吐哺握发”虽然在现代社会中可能带有贬义,但在古代社会中,它可能被视为一种值得称赞的行为。
这个成语给我的情感反应是负面的,因为它通常用来形容人的吝啬,这种行为在现代社会中往往不被认可。联想上,我会想到那些过分节俭,甚至到了影响正常生活的人。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个非常节俭的朋友,他几乎从不浪费任何东西,甚至在聚餐时也会把剩下的食物打包带走。这种行为虽然有些“吐哺握发”的意味,但也体现了他的环保意识和经济观念。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他如吐哺握发,节俭至极,却不知生活之美,在于适度而非吝啬。”
视觉上,我可以想象一个老人在野外,吐出食物给饥饿的动物,同时握住自己的头发,表达一种坚定的决心。听觉上,这个成语可能让我联想到古代的故事讲述者,用沉重的语气讲述这个成语的来源。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penny-pinching”或“tight-fisted”,都是形容人非常节俭或吝啬的词汇。
“吐哺握发”这个成语虽然描述的是一种极端的节俭行为,但在现代社会中,适度的节俭仍然被视为一种美德。这个成语提醒我们在生活中要合理消费,避免浪费,但同时也要享受生活,不要过分吝啬。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成语有助于我更好地理解**文化和历史,并在适当的场合使用它们。
周公在周盛时,天下太平,四夷宾服,犹且~,以纳天下贤士。
西周时期,周成王继承父亲的遗志,分封诸侯,他封伯禽为鲁侯,周公向兄弟伯禽祝贺,说:“你以前是鲁国的有名能士,你到任后不要忘记你是周文王的儿子,周武王的弟弟,现今成王的叔叔。你要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爱惜人才。”
1. 【吐】
2.
【哺】
(形声。从口,甫声。本义:口中含嚼的食物) 同本义。
【引证】
《汉书·高帝纪》-辍饭吐哺。 、 《汉书·匈奴传赞》-稚子咽哺。 、 曹操《短歌行》-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组词】
一饭三吐哺
吃食。
【引证】
《楚辞·渔父》-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啜其醨? 、 《孟子·离娄上》-子之从于子敖来,徒餔啜也。
【组词】
哺啜
3.
【握】
(形声。从手,屋声。本义:攥在手里,执持)。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握,搤持也。 、 《广韵》-握,持也。 、 《仪礼·乡射礼》-长尺有握。 、 《楚辞·九章·怀少》-私握臣手。 、 《楚辞·九章·怀沙》-怀瑾握瑜。 、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手握刀。
【组词】
握君、 握篆、 握算、 握镜、 握节、 握炭流汤
4.
【发】
崩坏;停止。 同: 废
【引证】
《老子》-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发。 、 《晏子春秋》-君夜发不可以朝。 、
【组词】
发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