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5:17: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5:17:02
吐刚茹柔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吐出坚硬的东西,吃下柔软的东西。基本含义是指对待不同的人或事物采取不同的态度或方法,通常指对强者畏惧、对弱者欺凌。
在文学作品中,吐刚茹柔 常用来形容某些人物的性格或行为,如在《红楼梦》中,贾母对待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态度,对贾政严厉,对宝玉宽容。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用来批评某人的不公正行为。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社会学,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分析人际关系中的权力动态。
吐刚茹柔 出自《左传·宣公十五年》:“吐刚茹柔,进退维谷。”原意是指在困境中进退两难,后来演变为形容对待不同人或事物的不同态度。
在传统文化中,吐刚茹柔** 被视为一种不道德的行为,强调公正和公平。在现代社会,这个成语仍然被用来批评那些在人际关系中不公平的人。
这个成语给人带来的是负面情感,如厌恶和不信任。它让人联想到不公正和势利的行为,影响人们对某些人物或行为的评价。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人对待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态度,这时可以用吐刚茹柔来形容他们的行为。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世间百态,吐刚茹柔,人心难测,唯有公正永存。”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人面对不同的人展现出不同的面孔,这种视觉形象强化了吐刚茹柔的含义。听觉上,可以联想到人们在不同情境下的不同语调和语气。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to be two-faced”或“to play favorites”,虽然不完全等同,但都表达了对待不同人采取不同态度的意思。
吐刚茹柔 是一个富有深意的成语,它不仅揭示了人际关系中的不公平现象,也提醒我们在生活中应追求公正和公平。在学*语言和表达时,理解和正确使用这样的成语对于提升语言能力和文化素养都是非常重要的。
人亦有言,柔则茹之,刚则吐之。
毛玠清公素履,司马芝忠亮不倾,庶乎不~。
1. 【吐】
2.
【刚】
(形声。从刀,冈声。本义:坚硬)。
同本义。
【引证】
《增韵》-刚,坚也。 、 《说文》-刚,彊断也。 、 《荀子·臣道》-挢然刚折。 、 《左传·昭公六年》-断之以刚。 、 《诗经·烝民》-柔则茹之,刚则吐之。
【组词】
刚巨、 刚条、 刚木、 刚土
3.
【茹】
(形声。从艸,如声。本义:吃)。
同本义。
【引证】
《方言》。注:“今俗呼能粗食者为茹。”-茹,食也。吴越之间,凡贪饮食者谓之茹。 、 《孟子·尽心下》-舜之饭糗茹草也,若将终身焉。 、 《礼记·礼运》-饮其血,茹其毛。 、 《诗·大雅·庶民》-柔则茹之。 、 、 《庄子·人间世》-回之家贫,唯不饮酒不茹荤者数月矣。 、 明·刘基《苦斋记》-茹啖其草木荑实。
【组词】
茹荤饮酒、 茹毛、 茹草、 茹恨、 茹素、 茹菜、 茹荤、 茹薇、 茹斋
4.
【柔】
(形声。从木,矛声。本义:树木可曲可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凡木曲者可直,直者可曲,曰柔。”-柔,木曲直也。 、 《诗·小雅·小弁》-荏染柔木。
【组词】
柔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