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7:28: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17:28:23
词汇“抚卣”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的词汇,因此在进行深入学*和分析时,我们需要从有限的资料中进行推断和解释。
“抚卣”中的“抚”字通常有抚摸、安慰的意思,而“卣”字在古代是指一种盛酒的器具,类似于壶或瓶。因此,“抚卣”可能指的是抚摸或处理与卣相关的事物,但在现代语境中,这个词汇几乎不使用,可能只在特定的历史或考古文献中出现。
由于“抚卣”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现代文学、口语或专业领域中的使用非常有限。可能在一些古文物研究、历史文献或考古学报告中会提及。
由于“抚卣”的使用场景非常有限,以下是一些假设性的例句:
同义词:抚摸、处理 反义词:破坏、忽视
“抚卣”这个词汇的词源可能与古代的礼仪或文物保护有关。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可能因为其特定的使用场景而逐渐淡出日常语言。
在古代**,卣是一种重要的礼器,用于盛装酒水,常见于祭祀等重要场合。因此,“抚卣”可能与古代的礼仪文化有关,但在现代社会中,这个词汇的文化意义已经大大减弱。
由于“抚卣”涉及古代文物和礼仪,它可能给人一种庄重、古老和神秘的感觉。
在日常生活中,很少有机会使用到“抚卣”这个词汇,除非是在特定的学术或文化交流中。
在创作中,可以将“抚卣”用于描述对古代文物的敬畏和保护,或者在历史小说中作为情节的一部分。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位考古学家在挖掘现场轻轻抚摸着一个古老的卣,这种场景可能带来一种对历史的敬畏感。
由于“抚卣”是一个非常特定的词汇,它在其他语言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
“抚卣”这个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它反映了古代*的一种文化现象和礼仪俗。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的历史文化,但在日常语言学和表达中,它的重要性相对较低。
1.
【抚】
(形声。从手,无声。本义:抚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撫,安也。 、 《国语·晋语八》-抚而泣之。 、 《仪礼·乡射礼》-左右抚矢而乘之。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妇抚儿乳,儿含乳啼。 、 明·魏学洢《核舟记》-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
【组词】
抚弄、 抚心、 抚拭、 抚背
2.
【缶】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是“午”字,即“杵”。下面是“缶”的本体。“杵”是棒子,可用来制坯。“缶”又是秦乐器,“杵”可以敲击成曲。本义:瓦器, 圆腹小口,用以盛酒浆等)。
盛酒浆的瓦器。大腹小口,有盖。也有铜制的。
【引证】
《说文》-缶,瓦器所以盛酒浆,秦人鼓之以节歌。象形。 、 《尔雅》-盎谓之缶。 、 《易·坎》-贰用缶。 、 《庄子·天地》。按,钟聚也。-以二缶钟惑。 、 《易·比》。郑注:“汲器。”-有孚盈缶。 、 《诗·陈风·宛丘》-坎其击缶。 、 《史记·李斯传》-击瓮叩缶。 、 《礼记·礼器》-五献之尊,门外缶,门内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