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5:10: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5:10:17
抚慰之痛(抚慰之痛)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轻轻地抚摸胸口以缓解内心的痛苦。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内心深处的悲伤或痛苦,通过某种方式得到缓解或安慰。
在文学作品中,抚慰之痛常用于描述人物在经历重大损失或悲伤后的心理状态,如失去亲人、爱情失败等。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常用,但在表达深层次的情感时,人们可能会使用类似的表达方式。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文学批评中,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分析人物的情感反应和心理变化。
同义词:慰藉心灵、抚平创伤、安抚内心 反义词:加剧痛苦、激化矛盾、加深创伤
抚慰之痛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传统,源自古代汉语中对情感表达的细腻描绘。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在现代汉语中仍然保持着其原有的情感色彩和使用频率。
在中国文化中,抚慰之痛反映了人们对情感表达的重视,尤其是在面对悲伤和痛苦时,人们倾向于寻找内心的平静和安慰。这种文化背景强调了情感的细腻表达和内在的自我疗愈。
抚慰之痛这个词汇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深沉和细腻的。它让我联想到在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时,人们如何通过自我安慰和内在的力量来克服痛苦。这种联想影响了我对情感表达的理解和处理方式。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经历过失去亲人的痛苦,那时我通过写作和与朋友的交流来抚慰之痛。这个过程帮助我逐渐接受了现实,并找到了继续前行的力量。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抚慰之痛:
在寂静的夜里,我抚慰之痛,
星光下,泪水化作诗行,
每一句,都是对逝去时光的怀念,
每一行,都是心灵的慰藉。
结合图片,抚慰之痛可以联想
1.
【抚】
(形声。从手,无声。本义:抚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撫,安也。 、 《国语·晋语八》-抚而泣之。 、 《仪礼·乡射礼》-左右抚矢而乘之。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妇抚儿乳,儿含乳啼。 、 明·魏学洢《核舟记》-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
【组词】
抚弄、 抚心、 抚拭、 抚背
2.
【膺】
(形声。从肉。本义:胸腔,胸)。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膺,胸也。 、 《国语·鲁语》-无搯膺。 、 《楚辞·惜诵》-背膺拌合以交痛兮。 、 《楚辞·悲回风》-编愁苦以为膺。 、 《孔子家语·子夏问》-无拊膺。 、 清·袁枚《祭妹文》-旧事填膺,思之凄梗。
【组词】
膺门、 膺臆、 义愤填膺
3.
【之】
(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之,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 、 《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如语焉而未之然。
4.
【痛】
(形声。从疒,甬声。疒(chuáng),与疾病有关。本义:疼痛)。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痛,病也。 、 《易·说卦》-坎为耳痛。 、 《韩非子·喻老》-桓侯体痛。 、 汉·王充《论衡·订鬼篇》-身体痛。 、 、
【组词】
痛不欲生;痛定思痛;创巨痛深;累得酸痛;痛毒、 痛疾、 痛脚、 痛煞、 痛痹、 痛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