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7:22: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7:22:13
“优抚”一词通常用于**特定的社会福利和政策语境中,指的是国家对烈士家属、因公牺牲军人遗属、病故军人遗属、残疾军人、复员军人、带病回乡退伍军人等优抚对象的特殊照顾和帮助。这包括提供经济补助、医疗援助、住房优惠、教育支持等多方面的福利措施。
“优抚”一词的词源较为现代,主要是在新**成立后,随着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而逐渐成为常用词汇。其演变反映了国家对特定群体关怀的不断深化和完善。
在**,“优抚”政策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公平正义”和“爱国主义”,是国家对为国家和人民作出牺牲和贡献的群体的尊重和回报。
“优抚”一词给人以温暖、关怀和尊重的情感反应,联想到社会的和谐与国家的责任感。
在日常生活中,虽然不常直接使用“优抚”这个词,但通过了解相关政策,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参与到社会福利的建设中。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春风拂过烈士墓,优抚之光照万家。”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烈士陵园的画面,阳光照耀下,烈士家属在享受优抚政策的温暖。听觉上,可以联想到国歌中对英雄的赞颂。
在不同国家,类似的福利政策可能有不同的名称和实施方式,但核心都是对为国家和社会作出贡献的群体的关怀和支持。
“优抚”一词在*社会福利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不仅是一个词汇,更是国家对特定群体关怀的体现。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和正确使用这一词汇,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国家的政策和社会的价值观。
1.
【优】
(形声。从人,尤声。本义:古代表演乐舞、杂戏的艺人。宋元以后,亦泛称戏曲艺人、演员)。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倡者本训,饶者假借。-优,饶也。一曰倡也。 、 《左传·襄公二十八年》-陈氏鲍氏之圉人为优。 、 《国语·晋语》-公之优曰施。 、 《国语·越语》-信谗喜优。 、 《国语·齐语》。注:“倡俳也。”-优笑在前。 、 《史记·滑稽列传》-优孟。 、 《汉书·灌夫传》。注:“谐戏者也。”-所爱倡优巧匠之属。 、 《国语》-优施曰:“…我优也,言无邮。”
【组词】
优人杂剧、 优孤、 优唱、 优语、 优歌
2.
【抚】
(形声。从手,无声。本义:抚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撫,安也。 、 《国语·晋语八》-抚而泣之。 、 《仪礼·乡射礼》-左右抚矢而乘之。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妇抚儿乳,儿含乳啼。 、 明·魏学洢《核舟记》-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
【组词】
抚弄、 抚心、 抚拭、 抚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