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0:23: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0:23:32
抚慰顿足是一个汉语成语,由两个动词组成:“抚慰”和“顿足”。字面意思是通过轻拍胸部来表达内心的激动或悲伤,同时用力跺脚。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极度悲痛或愤怒的情绪。
抚慰顿足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古代汉语中对情感表达的细腻描绘。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但在特定的文学和情感表达中仍然保留其独特的地位。
在**传统文化中,情感的表达往往较为含蓄和间接。抚慰顿足作为一种强烈的情感表达方式,反映了人们在面对极端情绪时的自然反应。
这个成语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沉重和悲伤。它让我联想到人们在面对无法承受的损失时的无助和绝望。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在观看一部悲剧电影时,看到主角在失去亲人后抚慰顿足的场景,这让我深刻感受到了电影所要传达的情感深度。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夜深人静,星辰黯淡, 抚慰顿足,泪洒长空。”
结合视觉,可以想象一个人在昏暗的房间里,灯光微弱,他抚慰顿足,泪水滑落。听觉上,可以听到沉重的脚步声和哽咽的哭泣声。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情感表达可能是“ tearing one's hair out”(扯头发),虽然动作不同,但都表达了极度的悲伤或愤怒。
抚慰顿足这个成语在描述人类情感时非常有力和形象。它不仅帮助我更好地理解情感的深度,也让我在表达自己的情感时有了更多的词汇选择。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和掌握这样的成语是非常重要的。
荆公展转寻思,抚膺顿足,懊悔不迭。
1.
【抚】
(形声。从手,无声。本义:抚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撫,安也。 、 《国语·晋语八》-抚而泣之。 、 《仪礼·乡射礼》-左右抚矢而乘之。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妇抚儿乳,儿含乳啼。 、 明·魏学洢《核舟记》-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
【组词】
抚弄、 抚心、 抚拭、 抚背
2.
【膺】
(形声。从肉。本义:胸腔,胸)。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膺,胸也。 、 《国语·鲁语》-无搯膺。 、 《楚辞·惜诵》-背膺拌合以交痛兮。 、 《楚辞·悲回风》-编愁苦以为膺。 、 《孔子家语·子夏问》-无拊膺。 、 清·袁枚《祭妹文》-旧事填膺,思之凄梗。
【组词】
膺门、 膺臆、 义愤填膺
3.
【顿】
(形声。从页(xié),屯声。从“页”,表示与头有关。本义:叩头,磕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顿,下首也。 、 《周礼·大祝》。注:“拜头叩地也。”-二曰顿首。
【组词】
顿颡、 顿筑、 顿头、 顿膝
4.
【足】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的方口象膝,下面的“止”即脚,合起来指整个脚。本义:脚)。
(同本义。秦汉以前,“足”和’趾”都表示“脚”;“脚”表示小腿。魏晋以后,三者都表示脚,但在书面语中,多用“足”)。
【引证】
《说文》。按,膝下至跖之总名也。从止,即趾字,从口,象膝形。-足,人之足也,在下,从止口。 、 《易·说卦》-震为足。 、 《大戴礼记》-足恭而口圣。 、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手足胼胝,面目黧。 、 《韩非子》-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 《荀子·劝学》-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折臂断足。 、 清·魏学洢《核舟记》-东坡现右足。 、 、
【组词】
足心、 足炉、 足不出户、 足衣、 足音跫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