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8:14: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8:14:31
“击鼓”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用鼓槌敲打鼓面。在古代,击鼓常用于军事、**仪式、庆典活动等场合,用以传递信息、鼓舞士气或表达情感。
“击鼓”一词源远流长,最早见于《诗经》等古代文献。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和用法逐渐扩展,从最初的军事用途发展到文化、艺术等多个领域。
在传统文化中,击鼓有着丰富的象征意义。在军事上,击鼓代表命令和动员;在仪式中,击鼓用于祈福和驱邪;在庆典活动中,击鼓则用于表达喜悦和庆祝。
击鼓给人以激昂、振奋的情感反应。联想上,它常与战争、庆典、音乐等场景相关,唤起人们对力量和节奏的感知。
在日常生活中,击鼓可以作为一种放松和表达情感的方式。例如,参加音乐节时,看到鼓手击鼓,会感受到一种强烈的节奏感和集体的共鸣。
在诗歌中,可以将“击鼓”融入描绘战争或庆典的场景,如:
战鼓隆隆震天响,
勇士齐心向前冲。
击鼓声中显英勇,
胜利曙光在前方。
击鼓的视觉联想常与鼓手、鼓槌、鼓面等元素相关。听觉上,击鼓声给人以强烈的节奏感和震撼力,常与激动人心的音乐或庆典活动相关。
在不同文化中,击鼓都有着类似的功能和象征意义。例如,非洲的鼓乐、拉丁美洲的打击乐等,都体现了击鼓在不同文化中的重要性和多样性。
“击鼓”这一词汇不仅有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而且在现代语言中仍然保持着活力。通过对“击鼓”的学和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以及它在文化和社会中的重要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一词汇有助于丰富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表现力。
1.
【击】
(形声。从手,毄(jī)声。本义:敲击,敲打)。
同本义。
【引证】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欲以击柱。 、 、 《资治通鉴·唐纪》-留击柝者。 、 、 《楚辞·九歌·国殇》-援玉 枹兮击鸣鼓。
【组词】
击壤、 击节、 击鞠
2.
【缶】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是“午”字,即“杵”。下面是“缶”的本体。“杵”是棒子,可用来制坯。“缶”又是秦乐器,“杵”可以敲击成曲。本义:瓦器, 圆腹小口,用以盛酒浆等)。
盛酒浆的瓦器。大腹小口,有盖。也有铜制的。
【引证】
《说文》-缶,瓦器所以盛酒浆,秦人鼓之以节歌。象形。 、 《尔雅》-盎谓之缶。 、 《易·坎》-贰用缶。 、 《庄子·天地》。按,钟聚也。-以二缶钟惑。 、 《易·比》。郑注:“汲器。”-有孚盈缶。 、 《诗·陈风·宛丘》-坎其击缶。 、 《史记·李斯传》-击瓮叩缶。 、 《礼记·礼器》-五献之尊,门外缶,门内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