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17: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17:45
极恶不赦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极其邪恶,不可饶恕”。其中,“极”表示程度极高,“恶”指邪恶、恶劣,“不赦”意味着不可宽恕或赦免。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人的行为或品质极其恶劣,达到了无法被原谅的程度。
在文学作品中,极恶不赦 常用于描述反面角色或邪恶势力的行为,强调其罪行的严重性和不可饶恕性。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用于表达对某人行为的极度不满或愤怒。在法律或道德讨论中,它可能被用来指代那些严重违反法律或道德规范的行为。
同义词:罪大恶极、恶贯满盈、罪不容诛
反义词:仁至义尽、宽大为怀、慈悲为怀
极恶不赦 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显然是由“极”、“恶”和“不赦”三个词组合而成。在古代汉语中,“极”和“恶”都有悠久的使用历史,而“不赦”则与法律和道德规范相关。这个成语的现代用法基本保持了其原始含义,但在不同的文化和历史背景下,其具体应用可能有所变化。
在传统文化中,道德和法律的界限往往较为模糊,因此极恶不赦** 这个成语在强调行为的不道德性的同时,也隐含了对法律的尊重。在现代社会,这个成语更多地被用于法律和道德讨论中,强调对严重违法行为的谴责。
极恶不赦 这个成语给人带来的情感反应通常是强烈的厌恶和愤怒。它让人联想到那些严重违反社会规范和道德底线的行为,如犯罪、背叛等。这种强烈的情感反应有助于强化社会对这些行为的谴责和惩罚。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会在讨论某些严重违法行为或不道德行为时使用这个成语,以表达我对这些行为的强烈不满和谴责。例如,在新闻报道中看到某些严重的犯罪行为时,我可能会用极恶不赦 来形容这些行为。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在那黑暗的深渊,
极恶不赦的灵魂游荡,
他们的罪行,
如夜空中最深的黑暗,
无法被光明触及。
极恶不赦 这个成语可能让人联想到黑暗、阴森的画面,如夜晚的森林、废弃的城堡等。在听觉上,它可能让人联想到沉重的音乐或恐怖的音效,如低沉的鼓声或尖锐的尖叫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unforgivable evil" 或 "beyond redemption",这些表达也强调了行为的不可饶恕性和恶劣程度。然而,这些表达在情感强度和文化内涵上可能与极恶不赦 有所不同。
极恶不赦 这个成语在汉语中具有强烈的情感色彩和道德谴责意味。它在文学、法律和日常口语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强调对严重违法行为和不道德行为的谴责。通过学*和使用这个成语,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汉语中对道德和法律的重视,以及对恶劣行为的强烈谴责。
按《唐律》屠牛者,在极恶不赦内。
1.
【极】
(形声。从木,亟声。本义:房屋的正梁)。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在屋之正中至高处。-極,栋也。 、 《汉书·天文志》-万载宫极。 、 《庄子·则阳》。司马注:“屋栋也。”-有夫妻臣妾登极。 、 《后汉书·蔡茂传》-茂初在广汉,梦坐大殿,极上有三穗禾,茂跳取之,得其中穗,辄复失之。
2.
【恶】
讨厌;憎恶。
【引证】
《荀子·天论》-天不为人之恶寒而辍冬。 、 《论语·里仁》-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 唐·柳宗元《柳河东集》-诚好恶何如。 、 清·黄宗羲《原君》-好逸恶劳。 、
【组词】
甚恶、 恶忌、 恶生、 恶不去善、 恶杀、 恶紫夺朱、 恶嫌、 恶惮、 恶识、 恶上、 这人真可恶;憎恶、 深恶痛绝;恶恶
嫉妒。
【引证】
《资治通鉴》-[刘]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
3.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4.
【赦】
(形声。从攴(pū),赤声。本义:宽免罪过)。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赦与捨音义同。非专谓赦罪也。后捨行而赦废。赦专为赦罪矣。”-赦,置也。 、 《周礼·司刺》-掌三刺三宥三赦之法。 、 《公羊传·昭公十八年》-赦止者免止之罪辞也。 、 《书·伪允征》-先时者杀无赦。 、 《易·象卦》。疏:“谓放免。”-君子以赦过宥罪。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