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20:30: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20:30:51
干云蔽日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直冲云霄,遮蔽太阳”。这个成语形容事物高大、雄伟,或者形容气势磅礴、影响深远。
在文学作品中,干云蔽日 常用来形容山峰、建筑物或人物的气势。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描述某些壮观景象或表达强烈情感时,人们可能会使用它。在专业领域,如建筑学或地理学,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描述具有宏伟规模的结构或自然景观。
同义词:
反义词:
干云蔽日 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古老,源自**古代文学作品。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稳定,但在现代汉语中,它的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
在文化中,干云蔽日 常常与崇高、伟大和力量联系在一起。这个成语反映了人对宏伟和壮观的追求和赞美。
干云蔽日 这个成语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情感震撼。它让人联想到高耸入云的山峰、宏伟的建筑或激动人心的场景,激发人们对力量和伟大的向往。
在旅行中,我曾见过一座干云蔽日的山峰,那种壮观景象至今难以忘怀。这个成语帮助我更好地描述和回忆那次经历。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干云蔽日山峰立, 风吹雨打不曾移。 人间多少英雄事, 尽在此中寻觅迹。
想象一座干云蔽日的山峰,可以联想到壮丽的自然风光和雄浑的音乐,如交响乐中的高潮部分,给人以强烈的视听感受。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towering" 或 "majestic",用来形容高大、雄伟的事物。这些词汇在西方文化中也有类似的情感和联想。
干云蔽日 这个成语不仅描述了事物的物理特征,还传达了一种情感和精神上的震撼。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成语可以丰富我们的词汇量,提升表达的深度和广度。
干云蔽日之木,起于葱青。
南山落落千尺松,~摇青葱。
1.
【干】
(形声。从木,倝(gàn)声。本义:筑墙板。筑土墙时两边所用的木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字亦俗作幹。按,植于两边者曰榦,植于两端者曰楨。散文则亦通称也。古筑墙先度其广,轮乃树楨,榦,继施横板于两边,榦内以绳束榦,实土筑之。一板竣则层累而上,五板为堵。-榦,筑墙端木也。 、 《左传·宣公十一年》-平板榦,称畚筑。 、 《三国志·陆凯传》-姚信、楼玄,…皆社稷之桢干,国家之良辅。
【组词】
榦楨
2. 【云】 (象形。《说文》:古文字形。象云回转形。“雲”为会意字,从雨,从云。本义:云彩。这个意义后作“雲”)。 同本义。
3.
【蔽】
(形声。从艸,敝声。本义:小草)。
遮住,遮掩。
【引证】
《说文》。朱骏声曰:“此字本训盖覆也。”-蔽,蔽蔽小草也。 、 《广雅》-蔽,障也,隐也。 、 《周礼·巾车》。注:“车旁御风尘者。”-蒲蔽。 、 《管子》。注:“所以捍车马。”-乘马其蔽五。 、 《淮南子·修务》-景以蔽日。 、 《老子》-故能蔽不新成。 、 楚·屈原《九歌·国殇》-旌蔽日兮敌若云。 、 《史记》-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阴翳蔽日。
【组词】
隐蔽、 屏蔽;蔽天
4.
【日】
(象形。甲骨文和小篆字形。象太阳形。轮廓象太阳的圆形,一横或一点表示太阳的光。本义:太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日,太阳之精也。从囗一,象形。 、 《易·说卦》-离为日,为火。 、 《周礼·大司徒》-以土圭之法,正日景求地中。 、 《孟子》-天无二日,太阳也。 、 《列子·汤问》-日初出,大如车盖。
【组词】
日冠、 日昃、 日旸儿、 日月交食、 日头搁山、 日头趖西、 日居月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