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4:36: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4:36:39
词汇“烂逸”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标准的词汇,因此在进行深入学习和分析时,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来探讨这个词汇的可能含义和用法。
“烂逸”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并不明确,因为它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如果强行解释,可以理解为“烂”通常指事物破损、腐烂或质量低劣,而“逸”则有逃逸、超脱或闲适的含义。结合起来,“烂逸”可能指的是一种在破败中寻求超脱或闲适的状态。
由于“烂逸”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非常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如果出现这个词,可能是作者创造性地使用,用以表达一种在困境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或超然的态度。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会被使用,因为它缺乏明确的含义和普遍的认知。
由于“烂逸”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以下例句可能更多是想象性的:
同义词:颓废、超脱、闲适 反义词:积极、进取、严谨
由于“烂逸”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它的词源和历史演变无从考证。
在特定的文化或社会背景下,如果有人使用“烂逸”这个词,可能是用来形容一种在逆境中保持精神自由和超然的态度。
“烂逸”可能给人一种矛盾的情感反应,一方面是破败和颓废,另一方面是超脱和闲适。这种矛盾可能引发人们对生活状态的深层次思考。
由于“烂逸”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在生活中遇到与该词汇相关的经历或故事的可能性较小。
在诗歌或故事中,可以将“烂逸”作为一种象征,用以表达主人公在困境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
结合图片或音乐,可以想象一幅描绘破败环境中的人物,他们面带微笑,似乎超然物外,这样的画面可能会引发对“烂逸”这一概念的视觉联想。
由于“烂逸”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它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及其使用情况无从比较。
“烂逸”这个词汇的分析表明,它不是一个常用或标准的词汇,因此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的重要性有限。然而,通过对这个词汇的探讨,我们可以了解到语言的创造性和多样性,以及词汇在特定语境下的可能含义。在学习和使用语言时,我们应该保持开放和创新的态度,同时也要注重词汇的准确性和普遍性。
1.
【烂】
(形声。从火,阑声。本义:煮烂)。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字亦作爛。-孏,孰也。 、 《吕氏春秋·本味》-熟而不烂。 、 晋·干宝《搜神记》-三日三夕不烂。
2.
【逸】
(会意。从辵(chuò)兔。兔子善于奔逃。本义:逃跑)。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逸,失也。从辵兔,兔谩訑善逃也。 、 《左传·桓公八年》。注:“逸,逃也。”-随侯逸。 、 《国语·晋语五》。注:“逸,奔也。”-马逸不能止。 、 《国语·郑语》。注:“逸,亡也。”-取之以逸逃于褒。 、 《书·皋陶谟》-无教逸欲有邦。 、 《北史》-见一赤兔,每搏辄逸。
【组词】
逸犯、 逸亡、 逸窜、 逸盗、 逸禽、 逸马、 逸匪、 逸飞、 逸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