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1:45: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1:45:03
“烂银盘”这个词汇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是一个较为文雅或古风的表达。字面意思是指一个破旧的、失去光泽的银盘,通常用来比喻事物的陈旧、破败或失去原有的光彩。
在文学作品中,“烂银盘”可能被用来形容月亮的阴暗面或是在特定情境下对月亮的比喻,暗示一种凄凉、哀伤的氛围。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除非是在特定的文学讨论或古风爱好者之间。在专业领域,如古代文物研究中,可能会用来描述古代银器的保存状态。
“烂银盘”这个词汇可能源自古代汉语,其中“烂”字在古代有破败、腐烂的含义,而“银盘”则是指银制的盘子。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但在特定的文学或文化语境中仍被保留。
在**传统文化中,银器常被视为贵重的物品,因此“烂银盘”可能带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如家族的衰落、时光的流逝等。在社会背景中,这个词汇可能与古董收藏、文化遗产保护等话题相关。
“烂银盘”这个词汇可能让人联想到历史的沧桑、岁月的无情,以及事物从辉煌到衰败的过程。它可能唤起一种怀旧、哀愁的情感。
在日常生活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除非是在特定的文学创作或历史讨论中。例如,在写一篇关于家族历史的文章时,可能会用到“烂银盘”来形容家族传下来的旧物。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烂银盘映照着岁月的痕迹,每一道裂痕都是时光的诗篇。”
视觉上,“烂银盘”可能让人联想到一个表面失去光泽、布满划痕的银制盘子。听觉上,可能没有特定的声音联想,但可以想象在描述这个词汇时,语调可能会带有一种沉重的、缓慢的节奏。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可以用类似的比喻来表达相同的意思,如英语中的“tarnished silver plate”。
“烂银盘”这个词汇虽然在日常交流中不常见,但在文学和历史语境中具有一定的表现力和象征意义。它能够唤起人们对时间流逝、事物变迁的深刻思考,是语言中富有诗意和历史感的一部分。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深度和多样性。
1.
【烂】
(形声。从火,阑声。本义:煮烂)。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字亦作爛。-孏,孰也。 、 《吕氏春秋·本味》-熟而不烂。 、 晋·干宝《搜神记》-三日三夕不烂。
2.
【银】
(形声。从金,艮(gèn)声。本义:一种白色金属,通称银子)。
同本义 。一种白色的金属元素,能发出响亮声音,有延展 性和良好的韧性,可达到高度抛光状态,在化合物中主要以一价形式存在,是所有物质中具有最高导热性和导电性的物质,在自然界中以自生式共生状态(如在脆银矿、辉银矿、淡红银矿、深红银矿和角银矿中)存在——元素符号Ag。
【引证】
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钿头银篦。 、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金银华美之服。
3.
【盘】
(形声。从皿,般声。皿,盘碗一类器具。本义:盘子,浅而敞口的盛物器)。
同本义。
【引证】
《列子·汤问》-及日中则如盘盂。 、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毛遂奉铜盘而跪进之楚王。 、 唐·李绅《悯农》-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组词】
盘羞、 冷盘、 茶盘、 盘儿、 盘器、 盘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