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20:29: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20:29:41
词汇“残夷”是一个汉语词汇,由两个字组成:“残”和“夷”。下面我将从各个方面对这个词汇进行深入学*和分析。
“残夷”字面意思是指残破、毁灭的状态。其中,“残”表示残缺、不完整,“夷”则有平定、毁灭的含义。结合起来,“残夷”通常用来形容事物遭受严重破坏后的状态,如建筑物、城市等在战争或自然灾害后的景象。
在文学作品中,“残夷”常用来描绘战争或灾难后的凄凉景象,增强作品的悲剧色彩。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描述某些历史**或特定场景时,仍会被使用。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考古学中,“残夷”可能用来描述古代遗迹的破损状态。
“残”字古已有之,表示残缺、不完整。“夷”字在古代汉语中有多重含义,包括平定、毁灭等。两者结合形成的“残夷”一词,其含义和用法在历史长河中相对稳定,主要用于描述破坏后的状态。
在文化中,“残夷”常与战争、灾难等负面联系在一起,反映出人们对和平与完整的向往。在社会背景中,这个词也常被用来警示人们珍惜和平,避免战争和灾难的发生。
“残夷”一词带有一种沉重和悲凉的情感色彩,让人联想到破坏、失去和痛苦。这种情感反应可能会影响人们在表达时的语气和态度,使其更加严肃和深沉。
在个人生活中,可能很少有机会直接使用“残夷”这个词,但在阅读历史书籍或观看战争题材的电影时,这个词的出现会让人深刻感受到历史的沉重和人类的脆弱。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岁月如刀,刻下残夷的痕迹,在古老的城墙上,诉说着过往的辉煌与哀伤。”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片废墟的景象,残垣断壁,透露出历史的沧桑。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风声、雨声在废墟中的回响,增添一种凄凉的氛围。
在英语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ruins”或“devastation”,它们也有类似的含义,但在语境和情感色彩上可能有所不同。
通过对“残夷”一词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它在描述破坏后状态时的深刻含义和情感色彩。在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词能够帮助我更准确地传达某些复杂的历史或情感背景,增强表达的深度和感染力。
1.
【残】
(形声。从歹(è),戋(jiān)声。从“歹”表示与死亡有关。本义:伤害)。
同本义。
【引证】
《苍颉篇》-残,伤也。 、 《战国策·秦策》。注:“灭也。”-昔智伯瑶残范中行。 、 《诗·大雅·民劳》-废为残贼。 、 《战国策·齐策》。注:“坏也。”-则汝残矣。 、 《史记·樊郦滕灌传》。集解:“谓多所杀伤也。”-凡二十七县残。 、 《战国策·秦策》。注:“害也。”-张仪之残,樗里疾也。 、 《周礼·夏官》-放轼其君则残之。 、 《左传·宣公二年》-残名以逞。
【组词】
摧残、 残心、 残贼、 残灭、 残夷
2.
【夷】
(会意。从大从弓。本义:东方之人。即我囯古代对对东部各民族的统称)。
同本义 。殷代分布在今山东省,江苏省一带。后來蔑指中原以外的各族。
【引证】
《说文》-夷,东方之人也。从大,从弓,会意,弓所持也。字亦作巳。 、 《後后汉书东夷传》-夷有九种。 、 《书饶典》。马注:“萊夷也。”-宅喁夷。 、 《周礼职方式》-四夷八蠻。
【组词】
夷歌、 夷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