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8:19: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8:19:32
词汇“嬖媚”在中文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的词汇,因此在现代汉语中几乎没有确切的使用场合。为了深入学习和分析这个词汇,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嬖媚”一词的字面意思是指通过谄媚、讨好来获得宠爱的人或行为。其中,“嬖”指的是宠爱的人,尤其是指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得宠爱的人;“媚”则是指谄媚、讨好的行为。
由于“嬖媚”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现代文学、口语或专业领域中几乎没有使用。在古代文学中,可能会出现用来描述某些人物通过谄媚手段获得权贵宠爱的行为。
由于“嬖媚”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以下是一些假设性的例句:
“嬖”字在古代汉语中指的是宠爱的人,尤其是指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得宠爱的人。“媚”字则一直指谄媚、讨好的行为。这两个字组合在一起,形成了“嬖媚”这个词汇,用来描述通过谄媚手段获得宠爱的人或行为。
在古代社会,尤其是宫廷政治中,嬖媚的行为往往与权力斗争和宫廷阴谋联系在一起。这种行为在道德上是被贬低的,因为它通常涉及不正当的手段和道德上的妥协。
提到“嬖媚”,可能会让人联想到权力的腐败、道德的沦丧和不正当的竞争。这个词汇带有明显的负面情感色彩。
由于“嬖媚”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在生活中很少会遇到与这个词汇直接相关的经历或故事。
在创作中,可以将“嬖媚”用于描述一个通过谄媚手段获得权力或地位的角色,以此来揭示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阴暗面。
由于“嬖媚”的负面含义,它可能会让人联想到阴暗的宫廷场景、权力的斗争和道德的沦丧。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嬖媚”的词汇,但类似的负面行为和道德评价在各种文化中都存在。
“嬖媚”这个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它反映了古代社会对权力和道德的看法。了解这个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和文化背景,但在日常语言表达中,我们更倾向于使用更常见的同义词来表达类似的概念。
1.
【嬖】
(形声。从女,辟声。本义:宠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便嬖,爱也。 、 《礼记·缁衣》-毋以嬖御人疾庄后。 、 《左传·隐公三年》。注:“亲幸也。”-嬖人之子也。 、 《国语·郑语》。注:“以邪僻取爱曰嬖。”-而嬖是女也。 、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叔孙还,纳其女于灵公,嬖,生景公。 、 《左传·定公十年》-宋公子地嬖蘧富猎。
受宠爱的人。
【引证】
《左传·僖公十七年》-齐侯好内,多内宠,内嬖如夫人者六人。
2.
【媚】
(形声。从女,眉声。“眉”也有示意作用,表示以目媚人。本义:爱;喜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媚,说也。 、 《诗·大雅·思齐》。传:“爱也。”-思媚周姜。 、 《诗·大雅·下武》-媚兹一人。
【组词】
媚子、 媚好、 媚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