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2:59: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2:59:34
含瑕积垢 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包含着瑕疵和积聚的污垢”。它通常用来形容物体表面或事物内部存在的不完美和污秽,也可以引申为形容人的品德或行为上的缺陷和不良*惯。
在文学作品中,含瑕积垢 可能用来描绘一个古老、破败的场景,如一座废弃的城堡或一条污染的河流。在口语中,它可能用来形容一个人的不良*惯或道德上的缺陷。在专业领域,如环境科学,它可能用来描述污染物的积累。
含瑕积垢 这个词汇的词源较为直接,由“含瑕”和“积垢”两个词组合而成。在古代汉语中,“瑕”指玉石上的瑕疵,“垢”指污垢。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被广泛用于形容各种不完美和污秽的情况。
在传统文化中,含瑕积垢** 可能与道德修养和清洁观念有关。在社会背景中,它可能与环境保护和公共卫生问题相关联。
这个词汇带有一种负面情感,让人联想到不洁、破败和缺陷。它可能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评价和态度,促使人们追求更洁净和完美的状态。
在日常生活中,含瑕积垢 可能用来形容一些老旧的物品或不良的*惯。例如,一个长期不打扫的房间可能会被形容为“含瑕积垢”。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岁月在墙角含瑕积垢, 时光在心中刻下深深的沟。
结合图片,含瑕积垢 可能让人联想到一幅描绘古老、破败场景的画作。结合音乐,它可能让人联想到低沉、悲伤的旋律。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blemished and stained" 或 "marred and soiled",它们在意义上与 含瑕积垢 相似,但具体用法和语境可能有所不同。
含瑕积垢 这个词汇在描述不完美和污秽的情况时非常有用。它不仅在文学和口语中广泛使用,还与环境保护和道德修养等社会问题相关联。了解和掌握这个词汇,有助于更准确地表达和理解相关概念。
况仆含瑕积垢以此终世,惟应躬耕灌园,矢沟壑之志,保桑榆之路,补东隅之失,庶几不诒田夫野人讪笑。
1.
【含】
古时丧葬时放在死人口里的珠玉 。天子用玉,诸侯用璧,士用米贝。
【引证】
《左传·文公五年《释文》:含作唅。《说文》作琀。-王使荣叔归含且赗。 、 《周礼·天官·玉府》-大丧共(供)含玉。 、 《公羊传·文公五年》-含者何,口实也。 、 《谷梁传·隐公元年》-贝玉曰含。 、 《战国策·赵策三》-死则不得饭含。
2.
【瑕】
(形声。从玉,叚(xiá)声。本义:玉上的斑点)。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瑕,玉小赤也。 、 司马相如《子虚赋》。注:“赤玉也。”-赤瑕驳榮。 、 左思《蜀都赋》-江珠瑕英。 、 《考工记·弓人》-深瑕而泽。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璧有瑕,请指示王。 、 《礼记·聘义》-瑕不掩瑜。
【组词】
瑕适
3.
【积】
(形声。从禾,责声。从“禾”,表示与农作物有关。本义:堆积谷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禾谷之聚曰积。-积,聚也。 、 《周礼·大司徒》。注:“少曰委,多曰积。”-令野修道委积。 、 《周礼·遗人》。疏:“三十里言委,五十里言积。”-掌邦之委积。 、 《盐铁论·错币》-故人主积其食,守其用。
【组词】
积谷、 积居、 积仓
4.
【垢】
(形声。从土,后声。本义:污秽,尘土一类的脏东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垢,浊也。 、 《庄子·大宗师》-茫然彷徨乎尘垢之外。 、 《韩非子·大体》-不吹毛而求小疵,不洗垢而察难知。 、 韩愈《进学解》-爬罗剔块,刮垢磨光。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组词】
积垢;尘垢;泥垢;牙垢;污垢;耳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