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4:37: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4:37:14
词汇“嬖媵”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是一个较为古雅的词汇,源自古代汉语。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对“嬖媵”进行深入学*和分析。
“嬖媵”的字面意思是指古代君主或贵族宠爱的妾或侍女。其中,“嬖”指的是宠爱的人,尤其是指地位较低但受到宠爱的女性;“媵”则是指陪嫁的女子,通常是贵族女子出嫁时随行的侍女或妾。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嬖媵”常用来描述宫廷或贵族家庭中的女性角色,她们可能因为美貌或其他特质而受到主人的宠爱。在口语或现代文学中,这个词汇几乎不再使用,因为它带有浓厚的历史和文化色彩。
“嬖”和“媵”都是古代汉语词汇,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个词汇的使用频率逐渐降低,现代汉语中很少见到“嬖媵”这个词。
在古代*,嬖媵的存在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等级制度和婚姻俗。她们的地位通常低于正室,但在某些情况下,她们可能因为得到主人的宠爱而拥有一定的影响力。
提到“嬖媵”,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古代宫廷的复杂人际关系和权力斗争,以及那些被历史遗忘的女性角色。
由于“嬖媵”是一个非常特定的历史词汇,现代生活中几乎不会用到。如果要在现代语境中使用,可能需要结合历史背景进行解释。
在创作历史小说或剧本时,可以使用“嬖媵”来描绘古代宫廷生活的细节,增加作品的历史感和真实感。
结合古代宫廷的服饰、建筑和音乐,可以更好地理解“嬖媵”这个词汇所代表的文化和历史背景。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存在类似的概念,如古埃及的妃嫔制度,但具体的词汇和用法会有所不同。
“嬖媵”是一个充满历史和文化内涵的词汇,它不仅反映了古代社会的婚姻和家庭结构,也揭示了当时女性的社会地位和命运。在现代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和文化,但在实际使用中应考虑到语境的适宜性。
1.
【嬖】
(形声。从女,辟声。本义:宠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便嬖,爱也。 、 《礼记·缁衣》-毋以嬖御人疾庄后。 、 《左传·隐公三年》。注:“亲幸也。”-嬖人之子也。 、 《国语·郑语》。注:“以邪僻取爱曰嬖。”-而嬖是女也。 、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叔孙还,纳其女于灵公,嬖,生景公。 、 《左传·定公十年》-宋公子地嬖蘧富猎。
受宠爱的人。
【引证】
《左传·僖公十七年》-齐侯好内,多内宠,内嬖如夫人者六人。
2.
【媵】
(形声。从女,朕(zhèn)声。本义:指随嫁,陪送出嫁)。
同本义。
【引证】
《仪礼·士昏礼》。注:“古者嫁女,必娣姪从之,谓之媵。”-媵御馂。 、 《左传·僖公五年》-以媵秦穆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