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1:22: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1:22:10
词汇“含牙带角”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字面意思是指动物或物体具有牙齿和角,通常用来比喻人或事物具有锐利的攻击性或防御性特征。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人或事物具有强烈的个性或特点,不易被轻易改变或影响。
“含牙带角”字面意思是指具有牙齿和角,比喻人或事物具有锐利的攻击性或防御性特征。
“含牙带角”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直接,源自对动物特征的描述,后被引申为形容人的性格特征。在古代文献中,这个成语的使用较为常见,如《左传》等古籍中有所记载。
在**文化中,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那些性格刚烈、不易妥协的人。在社会交往中,这种性格特征有时被视为优点,有时则被视为缺点,取决于具体情境。
这个成语给人以强烈的、不易接近的印象,可能会让人联想到野生动物的野性和力量,以及人类中那些坚定不移、不易动摇的个性。
在个人经历中,我曾在一次团队合作中遇到一个含牙带角的人,他的坚持和强硬态度虽然有时让人感到压力,但也确保了项目的顺利完成。
在诗歌中,可以将“含牙带角”融入描述自然界或人类社会的诗句中,如:“山林深处,含牙带角的猛兽,守护着古老的秘密。”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只具有锋利牙齿和角的动物,如犀牛或野猪,这些形象能够直观地传达出“含牙带角”的意象。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成语,但类似的表达可以通过描述具有强烈特征的人或事物来实现。
“含牙带角”这个成语在汉语中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使用场景,它不仅描述了物理特征,更深刻地反映了人的性格和行为方式。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能够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凡有血气之虫,含牙带角,前爪后距。
1.
【含】
古时丧葬时放在死人口里的珠玉 。天子用玉,诸侯用璧,士用米贝。
【引证】
《左传·文公五年《释文》:含作唅。《说文》作琀。-王使荣叔归含且赗。 、 《周礼·天官·玉府》-大丧共(供)含玉。 、 《公羊传·文公五年》-含者何,口实也。 、 《谷梁传·隐公元年》-贝玉曰含。 、 《战国策·赵策三》-死则不得饭含。
2.
【牙】
(象形。金文字形,象上下牙齿交错形。“牙”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槽牙)。
大牙,臼齿。古时,当唇者称齿,在辅车之后者称牙。
【引证】
《说文》-牙,牡齿也。象上下相错之形。 、 《左传·隐公五年》。疏:“颔上大齿谓之牙。”-皮草齿牙。 、 《诗·召南·行露》-谁谓鼠无牙?何以穿我墉?
【组词】
牙祭、 牙疼咒
3.
【带】
(象形。小篆字形,上面表示束在腰间的一根带子和用带的两端打成的结。下面象垂下的须子,有装饰作用。本义:大带,束衣的腰带)。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带,绅也。上象系佩之形。佩必有巾,从重巾。 、 《仪礼·士虞礼记》-不说带。 、 《诗·卫风·有狐》-之子无带。 、 《左传·桓公二年》-带裳幅舄。 、 《世说新语·文学》-王遂披襟解带,留连不能已。 、 《墨子·公输》-子墨子解带围城。
【组词】
带冕、 带围、 带钩、 带头
4.
【角】
古代盛酒的器具。青铜制。形似爵而无柱与流,两尾对称,有盖,用以温酒和盛酒。
【引证】
《仪礼·特牲馈食礼》。注:“角四升,疑古酒器之始,以角为之。”-一角一散。 、 《礼记·礼器》-宗庙之祭,尊者举觯,卑者举角。
比试;竞争。
【引证】
《汉书·贾谊传》-陛下之与诸公,非亲角材之臣之也。 、 《汉书·武帝纪》-作角抵戏。 、 《吕氏春秋·孟冬》。注:“犹试也。”-肆射御角力。 、 《聊斋志异·促织》-日与子弟角。
【组词】
角试、 解力、 口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