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8:19: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8:19:56
“五体投诚”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人的四肢和头部都俯伏在地,表示极度的恭顺和投降。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完全屈服于某种力量或权威,毫无保留地接受对方的控制或领导。
在文学作品中,“五体投诚”常常用来描绘战败者或臣服者的形象,强调其彻底的投降态度。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夸张地描述某人对另一人的极度顺从或崇拜。在专业领域,如历史或军事研究中,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描述具体的投降仪式或行为。
这些同义词和反义词在表达程度上可能有所不同,但都与“五体投诚”在意义上形成对比。
“五体投诚”这个成语源自古代**的礼仪和军事传统。在古代,投降者通常会以四肢和头部触地的方式表示彻底的臣服。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行为被抽象化为成语,用于各种语境中。
在**文化中,“五体投诚”体现了对权威和力量的尊重。在社会背景中,这个成语可能被用来描述个人或集体在面对强大对手时的无奈选择。
这个词汇给人一种沉重和无奈的感觉,因为它描绘了一种极端的屈服状态。它可能让人联想到历史上的战争和投降场景,以及个人在面对无法抵抗的力量时的无助。
在现实生活中,我可能不会经常遇到需要使用“五体投诚”的情况,但它可以帮助我理解历史文献中描述的投降场景,以及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对权威的态度。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在命运的风暴前,我五体投诚,心灵却如顽石般坚定。”
想象一个古代战场,战败的士兵五体投诚的画面,伴随着战鼓和号角的悲壮音乐,这样的视觉和听觉联想可以加深对这个词汇的理解。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包括“跪拜”或“投降”,但“五体投诚”特有的四肢和头部都俯伏在地的形象,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完全对应的表达。
“五体投诚”这个成语不仅描述了一种具体的投降行为,也反映了人们对权威和力量的态度。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这样的成语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文化背景和社会行为。
1.
【五】
(五,会意。从二,从乂。“二”代表天地,“乂”表示互相交错。本义:交午,纵横交错)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五,阴阳在天地之间交午也。 、 《诗·齐风·南山》-葛屦五两。 、 《诗·召南·羔羊》-羔羊之皮,素丝五紽。
四加一的和。
【引证】
《广韵》-五,数也。 、 《书·舜典》-五载一巡守。 、 唐·李朝威《柳毅传》-塞其五山。 、 宋·苏洵《六国论》-五战于秦。 、 明·宗臣《报刘一丈书》-起则五六揖。 、 清·方苞《狱中杂记》-监五室。
2. 【体】 亲近的,贴心的。 家庭成员个人积蓄的(指财物)。
3.
【投】
(会意。从手,从殳。殳(shū),古兵器。合起来表示手拿兵器投掷。本义:投掷)。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投,擿(掷)也。 、 《左传·昭公五年》-受其书而投之。 、 《诗·大雅·柳》-投我以桃。 、 《礼记·曲礼上》-毋投与狗骨。 、 《楚辞·招魂》-投之深渊些。 、 《汉书·贾谊传》-欲投鼠而忌器。 、 《史记·魏公子列传》-以肉投馁虎。 、 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作投击势。 、 《聊斋志异·狼三则》-投以骨。 、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孤羊投群狼。
【组词】
投兵、 投注、 投食、 投绂
4.
【诚】
(形声。从言,成声。本义:诚实,真诚)。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诚,信也。 、 《礼记·郊特牲》-币必诚。 、 《礼记·中庸》-诚者自成也。 、 《列子·汤问》-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 《汉书·赵广汉传》-行之发于至诚。 、 韩愈《祭十二郎文》-乃能衔哀致诚。
【组词】
诚款、 诚敬、 诚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