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23:05: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23:05:21
词汇“失迷”在中文中并不常见,它似乎是一个较为生僻或不标准的词汇。为了深入学习和分析这个词汇,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失迷”字面意思是指失去方向或迷失。它可能指的是在物理空间中迷路,也可能比喻性地指在生活、情感或精神上迷失方向。
由于“失迷”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文学、口语或专业领域中的使用可能较为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它可能被用来描绘人物的心理状态或探索主题。
由于“失迷”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历史演变可能难以追溯。它可能是由“失”和“迷”两个字组合而成的复合词。
在某些文化或社会背景下,“失迷”可能被用来描述人们在面对困难或挑战时的无助感。
“失迷”可能引发人们对未知、困惑和无助的情感反应。它可能让人联想到黑暗、孤独和寻找出路的情景。
在个人生活中,“失迷”可能与某次迷路的经历或面对重大决策时的迷茫感相关。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失迷”来表达一种迷失和寻找的主题:
在无尽的夜色中,我失迷了方向,
寻找着一束光,引领我前行。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人在浓雾中徘徊,寻找出路;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些缓慢、忧郁的旋律来表达失迷的感觉。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失迷”的词汇,但会有类似的表达方式来描述迷失的状态。
“失迷”作为一个词汇,虽然在日常使用中不常见,但它能够丰富语言的表达,特别是在文学和艺术创作中。了解和掌握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提升语言的深度和多样性。
1.
【失】
(形声。从手,乙声。表示从手中丢失。小篆字形。本义:失掉;丢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在手而逸去为失。”-失,纵也。 、 《易·晋》-失得勿恤。 、 《礼记·礼运》。注:“犹去也。”-故人情不失。 、 《礼记·表记》。注:“失其容止之节也。”-君子不失足于人。 、 《周礼·师氏》。注:“失,失礼者也。”-掌国中失之事。 、 魏泰《东轩笔录》-塞翁失马,今未足悲。 、 《孟子·公孙丑下》-失道者寡助。 、 《资治通鉴》-累官故不失州郡也。 、 《孟子·告子上》-此之谓失其本心。
【组词】
失状、 失脱、 失国、 失鉴、 失瞻、 失翁马、 失民、 失本、 失正、 失名、 失合、 失偶、 失鹿、 失道、 失众、 失柄
2.
【迷】
(形声。从辵(chuò),米声。本义:迷路;分辨不清)。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迷,惑也。 、 《书·舜典》-烈风雷雨弗迷。 、 《韩非子·解老》-凡夫失其所欲之路,而妄行之,则为迷。 、 《离骚》-及行迷之未远。 、 《楚辞·惜诵》-迷不知宠之门。 、 《聊斋志异·促织》-迷其所在。 、 《楚辞·九章·涉江》-入溆浦余儃佪兮,迷不知吾所如。 、 杜牧《阿房宫赋》-高低冥迷,不知西东。 、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遂迷,不复得路。 、 唐·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其若迷。 、 、 清·姚鼐《登泰山记》-道中迷雾。
【组词】
迷离徜彷、 迷罔;迷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