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4:57: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4:57:14
词汇“取径”在汉语中并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可能来源于古代汉语,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下面我将从几个角度对“取径”进行分析:
“取径”字面意思是指选择或采取一条路径或途径。在古代文献中,它可能指的是选择一条道路或方法来达到某个目的。
由于“取径”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非常有限。在古代文献或特定的专业领域(如历史研究、古代文学研究)中可能会遇到这个词汇。
“取径”可能来源于古代汉语,其中“取”意味着选择或采取,“径”指的是路径或途径。随着语言的发展,这个词汇的使用逐渐减少,被更常用的词汇所替代。
在古代社会,由于交通不便,选择正确的路径对于旅行和军事行动至关重要。因此,“取径”在古代文献中可能具有重要的文化和历史意义。
由于“取径”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可能给人一种古朴、深奥的感觉,联想到古代的智慧和策略。
在现代生活中,我们可能更多地使用“选择路径”或“采取途径”这样的表达,而不是“取径”。
在创作中,可以将“取径”用于描述古代场景或策略性的决策过程,增添一种古风和深思熟虑的氛围。
由于“取径”涉及路径选择,可以联想到古代地图、道路或行军的场景,以及相关的历史音乐或声效。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取径”的词汇,但会有类似的表达来描述选择路径或方法的概念。
“取径”作为一个不太常用的词汇,它的意义和用法更多地体现在古代文献和特定的文化背景中。在现代汉语学习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汉语的历史和文化。
1.
【取】
(会意。从又,从耳。甲骨文字形。左边是耳朵,右边是手(又),合起来表示用手割耳朵。古代作战,以割取敌人尸体首级或左耳以计数献功。本义:割下左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取,捕取也。 、 《周礼》-大兽公之,小禽私之,获者取左耳。 、 《左传·僖公二十二年》-且今之勍者,皆吾敌也,虽及胡者,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 、 《资治通鉴·唐纪》-取吴元济。
2.
【径】
(形声。从彳(chì),表示与道路有关,巠声。本义:步行小路)。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径,步道也。 、 《字林》-径,小道也。 、 《易·说卦》-艮为径路。 、 《礼记·月令》-审端径术。 、 《礼记·曲礼》-送丧不由径。 、 《论语》-行不由径。 、 《庄子·徐无鬼》-夫逃虚空者,藜藿柱乎鼪鼬之径。 、 《离骚》-夫惟捷径以窘步。 、 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三径就荒。 、 唐·杜甫《春夜喜雨》-野径云俱黑。
【组词】
径术、 径路、 径逾、 径行、 径界、 径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