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20:47: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20:47:58
“三径之资”这个词汇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源自古代汉语,字面意思是指三条路径的费用或资金。这里的“三径”可能指的是三条不同的道路或途径,而“资”则是指资金或费用。
在古代文学中,“三径之资”可能用来形容某人为了达到某个目的而需要准备的资金,尤其是在涉及旅行或迁徙的情况下。在现代语境中,这个词汇几乎不再使用,除非是在研究古代文献或特定的历史语境中。
“三径之资”源自古代汉语,具体词源不详,但在古代文献中有所记载。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逐渐被更现代、更常用的词汇所替代。
在古代社会,旅行往往是一项重大的决定,需要充足的资金准备。因此,“三径之资”反映了古代人们对旅行的重视和对资金准备的必要性。
这个词汇给人一种古朴、典雅的感觉,联想到古代士人的风范和他们对旅行的慎重态度。
在现代生活中,这个词汇几乎不再使用,除非是在特定的历史研究或文学创作中。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春风拂面,三径之资已备,远行的心,随风飘扬。”
由于该词汇的古朴性,可以联想到古代的山水画和古筝的音乐,给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感觉。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因为“三径之资”具有很强的文化特定性。
“三径之资”是一个具有历史和文化特定性的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它反映了古代人们对旅行的重视和对资金准备的必要性。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古代文化和语言的演变。
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
1.
【三】
(指事。本义:数目。二加一的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三,天地人之道也。从三数。 、 《广韵》-三,数名。 、 《庄子·齐物论》-二与一为三。 、 《老子》-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 《易·师》。荀注:“三者阳德成也。”-王三赐命。 、 《后汉书·袁绍传》。注:“三者数之小终。”-结恨三泉。 、 《易·需》-有不速之客三人来。 、 《国语·周语下》-纪之以三。 、 《战国策》-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
【组词】
三叉、 三木、 三节、 三学、 三衙、 三巡、 三休、 三脚猫、 三班六房、 三已、 三五
2.
【径】
(形声。从彳(chì),表示与道路有关,巠声。本义:步行小路)。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径,步道也。 、 《字林》-径,小道也。 、 《易·说卦》-艮为径路。 、 《礼记·月令》-审端径术。 、 《礼记·曲礼》-送丧不由径。 、 《论语》-行不由径。 、 《庄子·徐无鬼》-夫逃虚空者,藜藿柱乎鼪鼬之径。 、 《离骚》-夫惟捷径以窘步。 、 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三径就荒。 、 唐·杜甫《春夜喜雨》-野径云俱黑。
【组词】
径术、 径路、 径逾、 径行、 径界、 径畛
3.
【之】
(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之,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 、 《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如语焉而未之然。
4.
【资】
(形声。从贝,次声。从贝,与财富有关。本义:钱财)。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资,货也。 、 《广雅》-资,川也。 、 《易·旅》-怀其资 、 《诗·大雅·板》-丧乱蔑资。 、 《战国策·秦策一》-资用乏绝,去秦而归。 、 《战国策·燕策》-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 明·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应得之资。 、 《广东军务记》-富者捐资。 、 清·方苞《狱中杂记》-中家以上,皆竭资取得。 、 清·周容《芋老人传》-厚资而遣之。
【组词】
投资、 内资;外资;集资;薪资、 茶资、 资业、 借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