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20:03: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20:03:35
取悦:动词,意图为使他人感到高兴、满意或愉悦。通常涉及采取某种行动或表达以满足他人的期望或喜好。
取悦的词源较为直接,由“取”(获取)和“悦”(高兴)组成。在古代汉语中,悦已有高兴的含义,取悦则强调通过某种方式获取他人的高兴。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用法和含义基本保持稳定。
在许多文化中,取悦他人被视为一种社交技巧,尤其是在强调人际关系和谐的社会中。然而,过度取悦他人有时会被视为缺乏自信或独立性。
取悦这个词可能引起复杂的情感反应。一方面,它可能让人联想到善意和关怀;另一方面,过度取悦他人可能导致自我牺牲和不满。
在个人生活中,取悦他人有时是建立和维护关系的必要手段。例如,为了家庭和谐,有时需要做出一些让步或迎合家人的喜好。
在诗歌中,取悦可以被用来表达爱情的复杂性:
我为你编织的每一个字,
都是为了取悦你的心。
但愿我的诗句,
能如春风般温暖你的灵魂。
取悦可能让人联想到温馨的场景,如一家人围坐在餐桌旁,分享美食和笑声。在音乐中,轻快的旋律可能被用来表达取悦的愉悦感。
在不同语言中,取悦的概念有相似的表达,如英语中的“please”和“appease”,但每个词的具体用法和语境可能有所不同。
取悦是一个多面的词汇,涉及人际关系的复杂性。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取悦的多种用法和语境对于提高沟通技巧和深化文化理解至关重要。通过分析和应用,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如何在不同情境下恰当地使用这个词。
1.
【取】
(会意。从又,从耳。甲骨文字形。左边是耳朵,右边是手(又),合起来表示用手割耳朵。古代作战,以割取敌人尸体首级或左耳以计数献功。本义:割下左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取,捕取也。 、 《周礼》-大兽公之,小禽私之,获者取左耳。 、 《左传·僖公二十二年》-且今之勍者,皆吾敌也,虽及胡者,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 、 《资治通鉴·唐纪》-取吴元济。
2.
【悦】
(形声。从心,说省声。本作“说”。本义:高兴,愉快)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系传统论》-悦,犹说也,拭也,解脱也。若人心有郁结能解释之也。
“说”、“悦”古今字。
【引证】
枚乘《七发》-客见太子有悦色也。 、 《孙子》-怒可以复喜,愠可以复悦。 、 《韩非子·喻老》-桓侯又不悦。 、 《三国志·诸葛亮传》-张飞等不悦。 、 《资治通鉴》-权大悦。
【组词】
悦心、 悦情、 悦笑、 悦喜、 悦畅、 悦乐、 悦泽、 心悦诚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