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02:12: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02:12:32
“三尺童子”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身高三尺的孩子”,通常指的是年龄较小的儿童,大约是学龄前到小学低年级的阶段。在古代**,三尺大约相当于现在的70厘米左右,因此这个词汇也隐含了孩子的稚嫩和天真。
“三尺童子”这个词汇源自古代**,当时的度量衡标准与现在不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含义基本保持不变,但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尤其是在现代汉语中,更倾向于使用更具体的年龄描述词汇。
在**文化中,孩子常常被视为家庭的希望和未来的象征。因此,“三尺童子”这个词汇也承载了对孩子的期望和关爱。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温馨和亲切,因为它让我联想到孩子们的天真无邪和纯真笑容。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在一个儿童节活动中看到一群三尺童子表演舞蹈,他们的活力和纯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三尺童子,笑语盈盈,踏着晨露,追逐梦想。”
看到“三尺童子”这个词汇,我可能会联想到孩子们在公园里奔跑的画面,听到他们欢快的笑声。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没有完全对应的词汇,但类似的表达如“小不点”或“小家伙”也能传达相似的含义。
“三尺童子”这个词汇不仅描述了孩子的年龄和身高,还蕴含了对孩子的关爱和期望。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我更准确地传达情感和描述场景。
夫三尺童子至无识也,指犬豕而使之拜,则怫然怒。
公元1138年,金国派使者到南宋朝廷“议和”,希望南宋朝廷俯首称臣。秦桧积极鼓吹接受金人的条件。抚州军事判官胡铨上书言事,据理力争,反对投降,他说:“即使是三尺童子让他对猪狗跪拜,他也会勃然大怒的。”秦桧给他妄加罪名降职处理
请不要相信这~的胡言。
1.
【三】
(指事。本义:数目。二加一的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三,天地人之道也。从三数。 、 《广韵》-三,数名。 、 《庄子·齐物论》-二与一为三。 、 《老子》-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 《易·师》。荀注:“三者阳德成也。”-王三赐命。 、 《后汉书·袁绍传》。注:“三者数之小终。”-结恨三泉。 、 《易·需》-有不速之客三人来。 、 《国语·周语下》-纪之以三。 、 《战国策》-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
【组词】
三叉、 三木、 三节、 三学、 三衙、 三巡、 三休、 三脚猫、 三班六房、 三已、 三五
2.
【尺】
(指事。小篆,从尸,从乙。“尸”象人卧的形象。“乙”是个标识,周制寸、咫、尺、仞、寻、常诸度,皆以人之体为法。本义:十寸)。
同本义,量词。长度单位。
【引证】
《说文》-尺,十寸也。人手却十分动脉为寸口。十寸为尺,所以指斥规榘事也。
3.
【童】
(形声。重省声。(qiān),罪。本义:男奴仆)。
同本义。
【引证】
《易·旅》-得童仆贞。 、 《仪礼·既夕礼记》-童子执帚。 、 宋·苏轼《石钟山记》-小童持斧。
【组词】
童奴、 童隶、 童仆、 童妾
4.
【子】
构词后缀。
加在动词或形容词词素后。
【组词】
胖子、 瘦子、 垫子
1. 【童子】 儿童;未成年的男子; 古代指未成年的仆役; 指童身; 旧时科举考试科目之一。始于唐代; 瞳人;眼珠。童﹐通"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