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0:18: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0:18:59
海岸炮是指安装在海岸线上的大炮,主要用于防御海上入侵或进行海岸防御作战。这些大炮通常具有较长的射程和较强的火力,能够对接近海岸的船只或敌方目标进行打击。
海岸炮一词源于军事术语,随着军事技术的发展,海岸炮的设计和功能也在不断演变。从最初的手动装填大炮到现代的自动化和电子化系统,海岸炮的技术进步反映了人类防御策略的变化。
在许多国家的历史中,海岸炮是国防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在英国的历史上,海岸炮在抵御外敌入侵中起到了关键作用。这些历史**在文化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成为国家认同的一部分。
海岸炮可能让人联想到战争的紧张气氛和防御的决心。它也可能唤起对历史**的回忆,以及对和平的渴望。
在参观一个军事博物馆时,我亲眼见到了一门巨大的海岸炮,它的庞大和历史感让我对过去的战争有了更深的理解。
在诗歌中,海岸炮可以被描绘为守护者的象征:
海岸之炮,铁壁铜墙, 守护着古老的港湾。 每一次轰鸣,都是对和平的誓言。
想象海岸炮发射时的轰鸣声和烟雾,以及它在海岸线上雄伟的外观,这些视觉和听觉元素共同构成了海岸炮的强大形象。
在不同文化中,海岸炮的概念和使用可能有所不同。例如,日本的岸防炮在设计和部署上可能与欧洲的海岸炮有所区别,反映了各自的地理和战略需求。
海岸炮作为一个军事术语,不仅代表了防御技术的发展,也承载了历史和文化的意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历史和军事策略的演变。
1.
【海】
(形声。从水,每声。本义:大海,海洋)。
百川会聚之处。后指邻接大陆而区域范围小于洋的咸水水体。
【引证】
《说文》。按,海势圆,就地心也。海味咸,湿热之气蒸也。海气绿,穹苍之映,云雾不能隔也。-海,天池也。以纳百川者。从水,每声。 、 《礼记·乡饮酒义》。注:“海水之委也。”-祖天地之左海也。 、 《孟子·告子下》-孙叔敖举于海。 、 清·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前途似海。 、 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半壁见海日。
【组词】
近海、 沿海、 海岳、 海藏
2.
【岸】
(形声。从山,从厂,干声。厂(hǎn,山崖),意思为水边高起之地。本义:河岸)。
同本义。
【引证】
《诗·卫风·氓》-淇则有岸。 、 《荀子·宥坐》-三尺之岸,而虚车不能登也。 、 唐·李白《早发白帝城》-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3.
【炮】
“炮”假借为“砲”,大炮。
【引证】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敌军果舁炮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