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1:52: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1:52:38
词汇“末由也已”是一个汉语成语,源自《论语·子罕》。下面我将从各个方面对这个词汇进行深入学*和分析。
“末由也已”字面意思是“没有途径也已经”,基本含义是指事情已经到了无法挽回的地步,或者已经没有其他办法可以尝试了。
“末由也已”源自《论语·子罕》,原文是“末由也,夫何言哉?”意思是“没有途径了,还有什么可说的呢?”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逐渐固定为形容事情已经无法挽回。
在**传统文化中,这个成语反映了儒家思想中对于命运和天命的接受态度,即有些事情是人力无法改变的,应该顺应天命。
这个成语带有一种深深的无奈和悲哀,让人联想到面对不可抗力时的无力感和绝望。
在个人生活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在某些无法改变的情况下,人们只能接受并适应。
在诗歌中,可以将“末由也已”融入表达无奈和绝望的情感,如: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末由也已,心随风逝。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荒凉景象的画面,如枯树、荒野,来表达“末由也已”的意境。听觉上,可以联想到悲凉的音乐,如萧瑟的笛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nothing can be done”或“it's too late”,但这些表达缺乏“末由也已”所蕴含的深刻文化和哲学意味。
“末由也已”这个成语不仅是一个表达无奈的词汇,它还承载了*传统文化中对于命运和天命的理解。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刻地把握汉语的韵味和文化内涵。
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谓攻如攻人之恶之攻,已如~之已。
1.
【末】
(指事。金文字形。“木”上加一点,指明树木末梢所在处。本义:树梢)。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末,木上曰末。 、 《孟子》-不揣其本,而齐其末。 、 《淮南子·地形》-末有十日,其华照下地。 、 《左传·哀公十一年》-末大必折。
【组词】
末大、 末大必折、 末杪、 末梢
2.
【由】
(《说文》无“由”字,古字字形)。
树木生新枝。亦泛指萌生。
【引证】
《左传》-今在析木之津,犹将复由。
【组词】
由蘖、
3.
【也】
表示选择,还是。
【引证】
《水浒传》-你见我府里那个门子,却是多少年纪?或是黑瘦也白净肥胖?
【组词】
也是
用在句末表示判断或肯定语气。相当于“啊”、“呀”。
【引证】
清·袁枚《黄生借书说》-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旋见一白酋…英将也。
4.
【已】
(象形。象蛇形。一说原与“子”同字。本义:停止)。
同本义。
【引证】
《诗·郑风·风雨》。传:“已,止也。”-鸡鸣不已。 、 《诗·小雅·南山有台》。传:“已,止也。”-德音不已。 、 《史记·项羽本纪》-以故事得已。 、 《列子·汤问》-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 《孟子·告子上》-是亦不可以已乎? 、 《后汉书·列女传》-累寸不已,遂成丈匹。 、 清·袁枚《黄生借书说》-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
【组词】
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