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4:26: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4:26:41
失鞚(shī kòng)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失去控制”或“失控”。其中,“鞚”指的是马的缰绳,引申为控制、约束的意思。因此,“失鞚”形象地描述了失去控制的状态。
“失鞚”一词源于古代汉语,最初用于描述马匹失去缰绳的控制。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扩展到更广泛的失去控制的情况。
在**文化中,“失鞚”常与失控的情绪或行为联系在一起,强调控制和秩序的重要性。在社会背景中,这个词也常用来警示人们保持理性和自控。
“失鞚”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负面的,因为它暗示了一种混乱和无序的状态。联想上,可能会想到一匹野马在草原上狂奔,无法被驯服。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次“失鞚”的情况,那是在一次重要的演讲中,我突然忘词,整个场面一度失控,但最终我通过深呼吸和冷静下来,重新掌控了局面。
在诗歌中,“失鞚”可以这样使用:
风,失鞚的野马,
在夜的草原上狂奔,
星辰,是它不羁的缰绳。
视觉上,“失鞚”可能让人联想到一匹狂奔的马,尘土飞扬;听觉上,可能是马蹄声和嘶鸣声,传达出一种混乱和紧张的氛围。
在英语中,“失鞚”可以对应为“out of control”或“unbridled”,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核心意义相似。
“失鞚”是一个富有形象和情感色彩的词汇,它不仅描述了失去控制的状态,还引发了对秩序和自控的思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能够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1.
【失】
(形声。从手,乙声。表示从手中丢失。小篆字形。本义:失掉;丢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在手而逸去为失。”-失,纵也。 、 《易·晋》-失得勿恤。 、 《礼记·礼运》。注:“犹去也。”-故人情不失。 、 《礼记·表记》。注:“失其容止之节也。”-君子不失足于人。 、 《周礼·师氏》。注:“失,失礼者也。”-掌国中失之事。 、 魏泰《东轩笔录》-塞翁失马,今未足悲。 、 《孟子·公孙丑下》-失道者寡助。 、 《资治通鉴》-累官故不失州郡也。 、 《孟子·告子上》-此之谓失其本心。
【组词】
失状、 失脱、 失国、 失鉴、 失瞻、 失翁马、 失民、 失本、 失正、 失名、 失合、 失偶、 失鹿、 失道、 失众、 失柄
2.
【鞚】
借指马。
【引证】
《文选·鲍照·拟古》。李周翰注:“飞鞚,走马。”-兽肥春草短,飞鞚越平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