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20:40: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20:40:20
词汇“失饥”并不是一个常见的汉语词汇,经过查询,没有找到确切的定义和广泛的使用记录。因此,我将基于“失”和“饥”两个字的基本含义,尝试对其进行分析和推测。
结合这两个字,“失饥”可能指的是失去饥饿感,即不再感到饥饿的状态。
由于“失饥”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可能较为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它可能被用来形容某种超脱或异常的状态,例如在极端情况下,人可能因为某种原因而失去正常的饥饿感。
由于“失饥”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可能没有详细记录。通常,“失”和“饥”都是汉语中的基本词汇,各自有着悠久的历史。
在某些文化或社会背景下,失去饥饿感可能被视为一种病态或异常状态,尤其是在强调饮食和健康重要性的文化中。
对于我个人而言,“失饥”可能引发一种不安和担忧的情感反应,因为它暗示了一种不正常或不健康的状态。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不会直接使用“失饥”这个词汇,但如果遇到相关情况,例如某人因为压力或疾病而失去食欲,我可能会用更常见的词汇来描述这一现象。
在诗歌中,我可以尝试这样使用:
在无尽的夜里,
他**失饥**,心如死灰,
月光下,影子孤独地徘徊。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人面无表情地坐在空荡的餐桌前,周围是寂静的夜晚,这样的画面可能与“失饥”的意境相符。
由于“失饥”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其他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可能也不明确。在英语中,可能用“loss of appetite”来表达类似的概念。
尽管“失饥”不是一个常用词汇,通过对其字面含义和可能的语境进行分析,我们可以推测它在描述失去饥饿感的状态时可能的用法。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和掌握这样的词汇有助于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尽管在实际使用中可能较为有限。
1.
【失】
(形声。从手,乙声。表示从手中丢失。小篆字形。本义:失掉;丢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在手而逸去为失。”-失,纵也。 、 《易·晋》-失得勿恤。 、 《礼记·礼运》。注:“犹去也。”-故人情不失。 、 《礼记·表记》。注:“失其容止之节也。”-君子不失足于人。 、 《周礼·师氏》。注:“失,失礼者也。”-掌国中失之事。 、 魏泰《东轩笔录》-塞翁失马,今未足悲。 、 《孟子·公孙丑下》-失道者寡助。 、 《资治通鉴》-累官故不失州郡也。 、 《孟子·告子上》-此之谓失其本心。
【组词】
失状、 失脱、 失国、 失鉴、 失瞻、 失翁马、 失民、 失本、 失正、 失名、 失合、 失偶、 失鹿、 失道、 失众、 失柄
2.
【饥】
(形声。从食,幾(jī)声。本义:荒年,五谷无收)。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饑,谷不熟为饑。 、 《墨子·七患》-五谷不熟谓之饥。 、 《诗·小雅·雨无止》-降丧饥馑。 、 《韩非子·外储说右上》-齐尝大饥,道旁饿死者不可数也。 、 《孟子·梁惠王下》-凶年饥发,君之民老弱转乎沟壑。 、 《淮南子·天文》-四时不出,天下大饥。 、 《汉书·翼奉传》-今山东饥馑,人庶相食。
【组词】
饥荒;饥馁、 饥时得一口、 饥氓、 饥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