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1:35: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35:02
“书空咄咄”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在空中写字,形容写字时笔势飞动,也比喻说话时手势或动作的生动。基本含义是指说话或写字时动作夸张,形容人的动作或言辞生动有力。
“书空咄咄”出自《晋书·王羲之传》,原文是“书空咄咄,笔势飞动”,形容王羲之写字时的生动笔势。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扩展到形容人的动作或言辞生动有力。
在**文化中,书法被视为一种高雅的艺术形式,因此“书空咄咄”这个成语也带有一定的文化底蕴,常用来形容人的动作或言辞具有艺术性和感染力。
这个成语给人以生动、有力的感觉,联想到的是充满激情和活力的场景,如演讲、辩论或艺术表演。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在观看一场激动人心的演讲时,听到演讲者书空咄咄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那一刻我深刻感受到了语言的力量。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书空咄咄,笔下生风,字字如剑,刺破长空。”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位书法家在空中挥毫,笔势飞动;结合音乐,可以联想到激昂的交响乐,旋律中充满了力量和动感。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gesticulating wildly”或“making dramatic gestures”,但这些表达没有“书空咄咄”所蕴含的文化和艺术背景。
“书空咄咄”这个成语不仅形容了动作的生动,还蕴含了文化和艺术的深度。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和运用这样的成语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殷中军被废,在信安,终日恒书空作字。扬州吏民寻义逐之,窃视,唯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
~知谁解,击缶呜呜却自惊。
东晋时期,扬州刺史殷浩与大将桓温不合,王羲之劝他大敌当前应以国事为重,殷浩不但不听,领兵北伐,屡战屡败,被废为平民,流放到信安,他整天无忧无虑地读书吟诗,老是在纸上写“咄咄怪事”四个字来表示心中的不平
1.
【书】
(形声。从聿,者声。聿(yù),即笔。隶书省“者”成“曰”。《说文》:“书,箸也。”箸(著)即显明。合起来表示用笔使文字显明,“者、箸”音近,故“者”有表意作用。本义:书写,记录,记载)。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说文序云:“著于竹帛谓之书。”-書,著也。 、 《周礼·保氏》-五曰六书。 、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作书。上古以刀录于竹若木,中古以漆画于帛,后世以墨写于纸。 、 《易·系辞》-易之以书契。 、 《尚书序》疏-书者,以笔画记之辞。 、 《论语·卫灵公》-子张书诸绅。 、 《史记·陈涉世家》-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 明·高启《书博鸡者事》-大书一“屈”字,以两竿夹揭之,走诉行御史台。 、 方苞《狱中杂记》-众言同,于是乎书。
【组词】
书候、 书孽、 书记手、 书画卯酉、 书文、 书抄、 书具、 书券、 书砚、 书狱、 书命、 书格、 书帖
2.
【空】
使之困穷。
【引证】
《诗·小雅·节南山》-不宜空我师。 、 《孟子》-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组词】
空乏、 空竭、 空匮
腾让出来。
【引证】
鲁迅《彷徨·离婚》-同时,船旁的坐板也空出坐位来了。
【组词】
他由于辞职从而把他在国会的席位空了出来
3.
【咄】
(形声。从口,出声。本义:呵叱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咄,相调也。 、 《字林》-咄,相诃也。 、 《苍颉篇》-咄,啐也。 、 《汉书·东方朔传》。注:“叱咄之声。”-咄!口无毛。 、 《史记》-郭舍人疾言骂之曰:“咄!老女子!何不疾行!” 、 《水浒传》-咄!你是个破落户。
【组词】
咄叱、 咄啐、 咄骂
4.
【咄】
(形声。从口,出声。本义:呵叱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咄,相调也。 、 《字林》-咄,相诃也。 、 《苍颉篇》-咄,啐也。 、 《汉书·东方朔传》。注:“叱咄之声。”-咄!口无毛。 、 《史记》-郭舍人疾言骂之曰:“咄!老女子!何不疾行!” 、 《水浒传》-咄!你是个破落户。
【组词】
咄叱、 咄啐、 咄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