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7-27 06:29: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06:29:29
受禅碑: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接受禅位的碑文”。在古代,当一位禅让皇位给另一位继承人时,会立碑以记此事,这种碑文即称为“受禅碑”。它通常记录了禅让的过程、原因以及新旧**之间的关系等内容。
文学: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受禅碑可能被提及作为历史的见证,或者在描述皇权更迭的场景中出现。 口语:在现代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除非在讨论历史或考古学话题时。 专业领域**:在历史学、考古学和文物保护领域,受禅碑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因为它提供了关于古代政治制度和皇权传承的直接证据。
同义词:禅让碑、禅位碑 反义词:无直接反义词,但可以考虑“篡位”作为其政治对立面。
词源:受禅碑一词源于古代的禅让制度,禅让是指君主主动将皇位让给有才能或品德的人。 演变:随着时间的推移,禅让制度在历史上逐渐消失,受禅碑也成为了历史研究的特定对象。
文化:在传统文化中,禅让被视为一种高尚的行为,体现了君主的谦逊和对国家未来的考虑。 社会背景**:受禅碑的存在反映了古代社会对权力传承的重视,以及对历史记录的严谨态度。
情感反应:受禅碑可能引发对古代政治智慧和道德观念的敬佩。 联想:联想到古代宫廷的庄严、历史的厚重感以及文物的珍贵。
经历或故事:在一次历史博物馆的参观中,我亲眼见到了一块受禅碑,它让我对古代的禅让制度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诗歌:
古碑静立岁月长,
受禅一字记沧桑。
皇权更迭风云变,
历史长河永流淌。
视觉联想:想象一块古老的石碑,上面刻着复杂的文字,周围是古建筑的遗迹。 听觉联想:仿佛能听到古代工匠雕刻石碑时的敲击声,或是历史学者解读碑文时的低沉声音。
比较: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权力传承也可能有相应的记录方式,如罗马帝国的凯旋门上的铭文,记录了的功绩和传承。
总结:受禅碑不仅是历史研究的宝贵资料,也是理解古代政治制度和文化价值观的重要窗口。 反思: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专业词汇有助于丰富我们的历史知识和文化素养。
1.
【受】
(会意。甲骨文字形,象两手中间有一只舟,表示传递东西。本义:接受;承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王筠曰:“手部授,人部付,皆曰“予也。”今以付说受,则是受授同字矣。”-受,相付也。 、 《周礼·天官·司书》-受其币。 、 《仪礼·特牲馈食礼》-主妇拜受爵。 、 《周礼·司干》。注:“取藏之。”-则受之。 、 《仪礼·丧服》。注:“犹承也。”-受以小功衰。 、 《国语·楚语》。注:“承也。”-颛顼受之。 、 《管子·海南》-釜十五,吾受,而宫出之以百。 、 《后汉书·列女传》-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 、 《史记·魏公子列传》-臣修身洁行数十年,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
【组词】
受茶、 受宫厅、 受法、 受事、 受册、 受祉、 受胙
2.
【禅】
(形声。从示,单声。从“示”的字多与鬼神祭祀有关。本义:古代帝王祭地礼)。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禅,祭天也。 、 《风俗通》-正失禅谓壇墠。
3.
【碑】
(形声。从石,卑声。本义:古时宫、庙门前用来观测日影及拴牲畜的竖石)。
竖石。
【引证】
《说文》-碑,竖石也。 、 《仪礼·聘礼》。注:“宫必有碑,所以识日景引阴阳也。宗庙则丽牲焉以取毛血。其材,宫庙以石,窆用木。”-上当碑南陈。 、 《礼记·檀弓》-公室设丰碑。 、 《礼记·祭义》-君牵牲…既入庙门,丽(拴)于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