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5:24: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15:24:24
受录(受箓)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接受记录或登记。在古代,这个词常用于道教仪式中,指道士接受天庭的册封或记录,成为正式的道教修行者。在现代汉语中,这个词的使用频率较低,主要在一些**或历史文献中出现。
受录一词源于古代道教仪式,最初指道士接受天庭的册封或记录。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使用范围逐渐缩小,主要保留在**和历史文献中。
在古代,道教是一种重要的信仰,受录仪式是道教修行者的重要仪式,象征着与天庭的联系和修行者的身份认可。在现代社会,道教的影响力减弱,受录一词的使用也相应减少。
受录一词给人以神秘和庄严的感觉,联想到古代道教的仪式和修行者的身份。这个词的使用往往带有一种**和历史的氛围。
在个人经历中,受录一词可能出现在对道教历史或文化的研究中,或者在与道教相关的活动中。例如,参观道教寺庙时,可能会了解到道士受录的仪式和意义。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道士受录于天庭,
仙风道骨显神通。
修行路上无止境,
一念成仙梦已空。
受录一词可能联想到古代道教仪式的场景,如道士穿着道袍,手持法器,进行庄严的仪式。视觉上,可能会想到古代道教寺庙的壁画或雕塑,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道教音乐和诵经声。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仪式和概念可能存在于其他中,如教的受洗仪式,的受戒仪式等。这些仪式都象征着修行者与体系的正式联系。
受录一词在古代道教中具有重要的和文化意义,象征着修行者的身份和与天庭的联系。在现代汉语中,这个词的使用较少,主要保留在和历史文献中。了解受录一词的含义和用法,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古代道教文化和**仪式。
1.
【受】
(会意。甲骨文字形,象两手中间有一只舟,表示传递东西。本义:接受;承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王筠曰:“手部授,人部付,皆曰“予也。”今以付说受,则是受授同字矣。”-受,相付也。 、 《周礼·天官·司书》-受其币。 、 《仪礼·特牲馈食礼》-主妇拜受爵。 、 《周礼·司干》。注:“取藏之。”-则受之。 、 《仪礼·丧服》。注:“犹承也。”-受以小功衰。 、 《国语·楚语》。注:“承也。”-颛顼受之。 、 《管子·海南》-釜十五,吾受,而宫出之以百。 、 《后汉书·列女传》-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 、 《史记·魏公子列传》-臣修身洁行数十年,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
【组词】
受茶、 受宫厅、 受法、 受事、 受册、 受祉、 受胙
2.
【箓】
古代帝王自称其受命于天的神秘文书。
【引证】
张衡《东京赋》-高祖膺箫受图,顺天行诛。
【组词】
箓图
簿籍。
【引证】
《新唐书·许世绪传》-隋政不纲,天下摇乱,公姓名已著谣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