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9:40: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9:40:31
妄动:指轻率、不加思考地行动,通常带有负面含义,暗示这种行动可能会导致不良后果。
妄动的“妄”字源自古代汉语,意为荒谬、不合理。随着时间的推移,“妄动”逐渐被用来形容不经过深思熟虑的行动。
在**传统文化中,强调“三思而后行”,因此“妄动”被视为不理智的行为,与儒家思想中的谨慎和稳重相悖。
妄动给人带来的情感反应通常是负面的,因为它暗示了可能的错误和后果。联想上,可能会想到一个不成熟或不负责任的人。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因为妄动而错过了重要的机会,这让我深刻理解了谨慎的重要性。
诗歌: 妄动的风,吹散了理智的云, 留下的,是悔恨的雨。
视觉:想象一个冲动的人在做出错误决定后,周围环境突然变得模糊,象征着后果的不可预测性。 听觉:可以是一段紧张的音乐,伴随着急促的脚步声,象征着妄动的紧迫感。
在英语中,“impulsive action”或“hasty decision”可以对应“妄动”,但“妄动”更强调了行动的不合理性和可能的负面后果。
妄动是一个提醒我们在行动前要深思熟虑的词汇。它不仅在语言中有着重要的位置,也在文化和个人经验中扮演着警示的角色。通过学*和理解“妄动”,我更加明白了谨慎和计划的重要性。
1.
【妄】
(形声。从女,亡声。本义:胡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妄,乱也。 、 《管子·山至数》-不通于轻重谓之妄言。 、 《贾子道术》-以人自观谓之度,反度为妄。 、 《春秋繁露》-施妄者,乱之始也。 、 诸葛亮《出师表》-妄自菲薄。 、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多求妄用。 、 清·黄宗羲《原君》-妄传伯夷。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毋妄发。
【组词】
妄口、 妄系、 妄扳平人、 妄施、 妄折、 妄行、 妄言
2.
【动】
(形声。从力,重声。《说文》古文从“辵”。本义:行动;发作)。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动,作也。 、 《易·彖传》。虞注:“震也。”-动而健。 、 《易·系辞》。虞注:“发也,变动不居。”-效天下之动者也。 、 《孟子》。注:“作也。”-将终岁勤动。 、 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度义而后动。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寨中人蜷伏不少动。
【组词】
按兵不动;动着、 动止、 动烦、 动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