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8:55: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8:55:01
漫天匝地 是一个汉语成语,由“漫天”和“匝地”两个词组成。字面意思是指天空布满,地面环绕,形容事物或景象非常广阔,无处不在。基本含义是指某种现象或事物遍布天空和地面,无处不有,极为普遍。
在文学作品中,漫天匝地 常用来形容自然景象的壮丽或灾难的严重,如“漫天匝地的雪花”或“漫天匝地的烟尘”。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常用,但在描述某些极端或广泛的情况时,人们可能会使用。在专业领域,如气象学或环境科学中,这个成语可能用来描述***的自然现象。
同义词“铺天盖地”强调的是覆盖的广度和密度,而“漫天匝地”则更多强调的是无处不在的普遍性。反义词则表达了稀少或罕见的意思。
漫天匝地 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古老,源自古代汉语,其使用可以追溯到唐宋时期。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稳定,但在现代汉语中,其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
在文化中,漫天匝地** 常用来形容自然灾害或战争的严重性,反映了人们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对社会动荡的忧虑。
这个成语给人以宏大、壮观的印象,同时也可能带来一种压迫感或不安,尤其是在描述灾难性场景时。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不会经常使用这个成语,但在描述*的自然现象或社会时,这个成语能够提供一个强有力的表达方式。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漫天匝地的星光,照亮了夜行的旅人。”
想象一片漫天匝地的雪花,伴随着轻柔的雪落声,或是漫天匝地的烟尘,伴随着战场的喧嚣。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all over the sky and earth”,但没有一个直接对应的成语。
漫天匝地 是一个富有表现力的成语,能够有效地传达广泛和普遍的概念。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和掌握这样的成语能够丰富我们的词汇量,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
遥想漫天匝地,近听穿幔鸣窗。
~的白雪,便是预示着他们能够白头到老的好兆头。
1.
【漫】
(形声。从水,曼声。本义:水过满向外流)。
同本义。
【引证】
《三国志·吴主传》-诸山崩,鸿水溢。 、 《世说新语·文学》-譬如写水著地,正自纵横流漫,略无正方圆者。 、 宋之问《自湘源至潭州衡山县》-渐见江势阔,行嗟水流漫。
【组词】
漫溢、 漫口、 水漫金山;漫溃、 漫泄、 漫流、 漫然、 漫滋、 漫衍
2.
【天】
(会意。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个正面的人形(大),上面指出是人头,小篆变成一横。本义:人的头顶)。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解字注》-天,颠也。…颠者,人之顶也。以为凡高之称。
【组词】
天灵、 天灵盖
3.
【匝】
周,环绕一周叫一匝。
【引证】
《说文》。按,字亦作通,俗误作匝。-帀,周也。从反帀而帀也。 、 《周礼·典瑞》注。疏:“一采为一币,五采则五币。”-就,帀也。 、 《礼记·檀弓》注-周,币也。 、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匝城兵士。
【组词】
绕树三匝;在门前绕了三匝;五匝;沿鼎壁游了一匝
遍;次。
【引证】
《广雅》-帀,徧也。 、 明·佚名《梼杌闲评》-增光遂净手同进忠到方丈来,持香到禅座前,插在炉内拜三匝。
4.
【地】
(形声。从土,也声。本义:大地)。
同本义,与“天”相对。
【引证】
《春秋·元命苞》-立字士力于一者为地。 、 《尔雅·释地》-土乙力为地。 、 《管子·形势解》-地生养万物。
【组词】
落地;天地;地角、 地宫、 地府、 地脉、 地遁